新华报业网 > 南京 > 要闻 > 正文
26年从未失约,南京“茶摊奶奶”又出摊了
2023/08/10 22:26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一个街边的小小免费茶摊,却是一位年逾古稀的奶奶与南京市民延续了26年的约定。

  在南京定淮门大街6号院落的路边,每到酷暑季节,就会出现一个免费茶摊,一张四方小木桌、一碗碗凉茶、一瓶瓶风油精、一支支藿香正气水,为高温天气下的户外工作者祛火解暑、带来清凉,从1997年至今,从未间断。

  8月10日上午,南京户外气温高达35℃,戴着蓝色头盔的外卖员小吴热得满脸通红,喘着气说:“茶水挺好喝的,带着点甜丝丝的味儿,单子跑到这附近我就来接水喝,对于我们来说补点水很方便。”

  摊主崔传面今年73岁,是金陵汽运公司的一名退休职工。1993年,43岁的崔传面从单位下岗失业,可她并没有气馁,而是在院落外摆上自行车修车摊,每天起早贪黑,为路人修理自行车,以微薄的收入贴补家用。直到1998年她的两个孩子均已工作,家庭经济状况开始好转。这些年的艰苦生活,让她遇到了许多“比我更困难的人”。

  “你生活都这么困难了,还要做好事?想出风头啊?”有人不理解,她都一笑置之,坦然面对。每当她想起自己在摆修车摊时——每当夏季来临,匆匆路过的人总是顶着烈日,汗流浃背,她就决定把茶摊继续摆下去。“夏天能喝到一碗凉茶是最幸福的事情。有些过路人连车子都来不及下,喝一碗凉茶就走,让我感到茶摊是有价值的。”

  “虽然现在到处都是小商店,但是茶摊总能方便一些人救急解渴。”记者观察到,一小时内,有近十名路人来茶摊自助饮用茶水。

  清晨四点,崔阿姨就起床烧水,抓两把茶叶,用滚烫的水泡上十分钟,再兑上熬制的甘草汤,待茶汤温度降到刚好可以入口的温度,就可以出摊了。崔阿姨的茶汤配料,也是用心研究过的。“我专门去中医馆问过,甘草味甘,清热解毒,而且味道也更好。”从家走到街边的茶摊位置,崔阿姨需要搬起物件走下16级台阶,再步行到50米外的小区门口,“来回三趟,这些东西才能搬完”。

  每天清晨五点到下午四点,崔阿姨会时不时拎着暖壶来茶摊照应,看看水还够不够喝,风油精需不需要新开一瓶,擦一擦茶桶和桌子……“今年南京的夏天格外地热,经常还不到早上七点,一大桶水就见底了。”附近建筑工人、保洁员、外卖员、环卫工人等等,都是崔阿姨茶摊的常客。“崔师傅的茶水我喝了四五年了,干活累了路过喝一碗茶,真是舒坦到心里。”环卫工人老赵感叹道。

  酷暑之时,一桶水根本不够维持一天,崔阿姨便在家不间断地烧水,一天最少要烧十壶水,烧好了,倒进红色暖水壶中,再从家中将水壶提到院门外的路边,一旦发现水桶的水不足便及时补充,每天需要添加三四次水。为了省电,崔阿姨每天坚持晚上九点之后用低谷电熬茶汤,“相比于白天的电费,晚上低谷电费烧一壶水可以节约一毛多钱”。崔阿姨自己舍不得睡觉时开空调,却每天把茶水放在空调风下吹凉之后再倒进桶里供人饮用。

  26年过去了,崔阿姨的茶水摊招牌从手工木牌变成打印的塑料牌、茶水桶换了20多个、摊前的马路从小路变成了大道……许多过路的客人与崔阿姨从未谋面,但茶水却陪伴他们走向更远的路。“我的力量很微小,家庭条件也很有限,没有办法做那种轰轰烈烈的大事,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人生很短暂,我只是在做有意义的事情。只要我身体还健康,就会一直做下去。”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程晓琳 实习生 仲元萍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