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南京 > 资讯 > 正文
南京林业大学:凝魂聚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2/09/19 19:43  新华报业网  

  风雨洗征程,回眸满堂春。过去的5年,对于南京林业大学来讲是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奋楫争先、苦干实干的五年,是砥砺前行、捷报频传的五年。

  南京林业大学首轮“双一流”建设成效显著,继续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挺进全国高校百强;入选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白马新校区开工建设……

  一系列成绩,是全体南林人凝心聚力、撸起袖子加油干出来的,也是南京林业大学党委强化责任担当、抢抓历史机遇、深化综合改革结出的硕果。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五年来,南京林业大学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切实扛起了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为学校“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固本强基,打牢干事创业组织基础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5年来,学校始终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党管办学方向、领导改革发展,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方面,推动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坚持并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强化顶层设计,全面落实学校十六次党代会目标任务,科学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并落细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统筹发展稳定、抓实疫情防控,筑牢校园安全稳定大局。

  理论滋养初心,思想引领使命。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完善并落实第一议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师生员工政治学习制度,高标准高质量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持续推动党内学习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全体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构建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以党史为核心的“四史”学习教育模式,分层分类开展专题学习教育活动2000余场次。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以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情况等分别被《省委党史学习教育简报》专刊和专题报道。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不断完善党建工作机制,持续推进党建工作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把标准化理念贯穿党支部建设全过程,全校357个党支部全部达到“标准党支部”要求,实现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获评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2个、样板支部17个,学校竹类所直属党支部报送的《科技竹挑起乡村振兴金扁担》入选教育部第四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

  干部队伍建设是组织建设的关键内容。5年来,学校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持续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畅通干部交流、退出机制,干部队伍年龄、学历、专业素养不断优化。学校一个个“80”后领导干部纷纷涌现,在18个教学学院中,每个院至少有1名80后的处级干部;处级干部平均年龄由48岁降至43岁,40岁以下干部占比由13.4%提高到32.4%。

  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学校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巡视巡察上下联动,实现党委任期内巡查全覆盖。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充实纪检监察工作队伍,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持之以恒纠治“四风”,高效规范处置各类信访举报和问题线索202件,2次获省纪委监委考核“第一等次”。

  5年来,学校还加强党对统战、群团及离退休工作的领导,推进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建设“碧水青山•同心筑梦”教育实践基地——“画说梁希”故事馆,每年举办党外代表人士骨干培训班,构建能力培养闭环机制。学校民主党派和统战团体获省级以上集体表彰20余次,省级以上个人表彰26人次;学校3次获全国西部计划绩效考核优秀等次高校项目办;校关工委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先进集体。

  全员育人,筑牢师生思想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性问题。”5年来,学校始终把师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先导性工作来抓,以党的创新理论凝魂聚力,为学校建设发展提供坚实思想保证。

  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坚持全校一盘棋。5年来,学校注重顶层设计,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路线图,成立了南京林业大学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常态化召开年度全校思政工作会议,推动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

  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学校着力开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课堂”。开展思政“五在金课”和精彩一课建设,实施水杉支教进课堂等教学模式改革,构建“课堂、网络、实践‘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考评体系,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真正让思政课堂讲出精彩,讲到学生心坎里。

  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制定并落实《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设立专项建设经费,搭建“一体化”育人平台,组织思政课教师与基层教学组织结对共建,通过培育建设、示范引领、全面推行的渐进路径,构建了全面覆盖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团队)1 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 2 个、示范课程 2 门。

  做好思政教育,思政队伍建设是关键。5年来,学校在思政队伍建设上花了大力气、打出“组合拳”。实施校领导上思政课制度,党委书记带头为新入职教师和新生讲授思政第一课,成为学校的又一育人品牌;建立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制度;建立思政教育特聘导师制度,聘任“全国劳动模范”马军武等10名同志为特聘导师;实施“水杉思政名师培育工程”、学工人员能力提升工程等,努力打造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思政工作队伍。

  学校还着力加强管理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完善管理服务人员培训体系,制定培训规划,结合不同岗位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培养培训,提高了各类管理服务人员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我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团队和党委宣传部先后荣获“江苏省工人先锋号”集体荣誉称号。

  坚持育人者先受教育,持续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健全了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明确了师德失范行为负面清单及处理办法,成立了师德建设委员会、党委教师工作部,打造了“水杉师德大讲堂”“劳模工匠精神进校园”等活动品牌,建设教师师德涵养暨实践研修基地,持续开展新教师师德师风、意识形态专题教育和庆祝教师节主题活动等,引导教师争做德才兼备的“四有”好老师。5年来,学校教师典型不断涌现,周定国教授领衔的“科技鲁班”教师团队和曹福亮院士领衔的“林木资源高效培育教师团队”分别入选教育部首批和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周宏平教授荣获国家教学名师和“江苏省先进工作者”称号、杨平教授荣获“全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周晓燕教授荣膺“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称号等等。

  彰显特色,打造师生愉悦的文化环境

  一个大学的文化首先体现在它的历史和传统中,也具体表现在这个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历史过程中逐渐积淀下来的一种内在的办学特色。

  以南林历史文化构筑校园文化内核。5年来,学校注重传承南林优良传统,通过加强校史文物收集、纪念前辈先贤等方式,挖掘并弘扬南林精神。收集了一批具有林业文化象征性、且可供博物馆建设展示之用的珍贵校史文物;组织开展了纪念陈嵘和凌道扬诞辰130周年、陈植和叶培忠诞辰120周年、李传道诞辰100周年以及纪念张齐生院士等活动;精心设计并在教室、办公楼悬挂“南林名师风范”系列展板600余幅;编演叙事体文献纪实剧《林钟声声——献给新中国杰出的林业开拓者梁希》,再现梁希先生为新中国林业事业殚精竭虑的不凡历程;精心打造梁希和水杉文化品牌,出版《林钟》期刊,建设“梁希班”“水杉班”,举办相关文化活动2000余场次。通过持续开展梁希和水杉精神的教育,让师生于“润物无声”中形成思想共鸣,并真正转化为自身的价值取向。

  以文化环境浸润师生心灵。5年来,学校大力优化育人环境,持续打造樱花大道、紫湖溪风光带等生态景观,维护梁希主题铜像、金大武庄农场遗址纪念碑、校庆题词碑、木结构亭等标志性校园文化景观。同时,在注重包含校园历史符号保护的前提下,完成了教学主楼、南山楼、北大山环路等改造工程。大力推进博物馆、近代林史馆建设,设计制作主楼外墙校徽铸铜标识。对部分楼宇、道路进行了命名,设计道旗、路牌以及树叶元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标语主题景观小品等,让校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均发挥育人功能。

  学校还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媒体环境。推进校园媒体融合发展,构建了“一报、一网、两微、一抖、两号”立体化的“大宣传”格局,一大批有思想、有温度的新闻作品鼓舞了士气、提振了信心。5年来,共编辑出版《南京林业大学报》86期;校园网发表稿件3400余篇;“两微一抖两号”累计推文和视频14.5万余条,累计阅读量达3.26亿余人次,累计转、赞、评达163.83万。发表外宣稿件2100余篇,其中,省部级以上媒体稿件占比50.3%,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提升。人民网公布的《2018-2019中国高校社会影响力排行榜》中, 我校“媒体影响力”“新媒体影响力”“网络舆论影响力”总排名位列全国第69名。学校连续4年荣获“江苏教育新闻宣传工作优秀单位”称号。

  以红绿相映彰显南林文化特色。鲜明的特色是校园文化的魅力所在,持续开展“感动南林人物”“十佳大学生”等典型评选,在建党百年之际,隆重举办庆祝建党百年表彰大会,为161位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为20对党龄满50周年的红色伉俪颁发纪念牌,为已光荣在党78年的我校离休干部、原纪委书记唐振忠颁发“党龄最长光荣党员”纪念牌,积极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紧扣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以及每年清明节、校庆日、国家公祭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万名师生同升国旗、“唱响新时代”红歌快闪、“国土丹青庆华诞”文艺演出、“马克思主义·青年说”南林专场活动、“百年辉煌旗帜颂”主题文艺演出以及“礼赞百年辉煌,致敬美好岁月”——生活的变迁展、“旗帜引领结硕果 党史激励续新章”——学校“十三五”发展成就展等具象化并富有仪式感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师生在实境体验中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持续打造生态特色文化品牌。每年春夏之季,学校统筹生态文化教育资源,组织举办“生态文化节”,目前已连续举办5届,组织开展活动近300项,“生态文明·责任与使命”这一不变的主题已深深印在每一位师生心里。同时,利用春季樱花开放时节、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等重要节日节点以及依托“三下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美丽中国行”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等,组织师生广泛开展生态理念传播和生态文明实践行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绿色时报》等数十家主流社会媒体对学校生态文化育人活动进行报道,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生态特色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被列入教育部第二届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生态+’教育大课堂探索与实践”项目荣获中国林学会第九届梁希科普活动奖、1人获梁希科普人物奖;学校连续2次获“江苏省文明校园”称号。

  5年栉风沐雨,5年春华秋实。

  在这重要的历史时刻,回望过去、展望未来。未来的南林,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更加坚定的政治自觉和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努力开创党建和思政工作新局面,谱写学校“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新篇章,以实际行动为学校120周年华诞献礼,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谌红桃 袭开国)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