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南京 > 资讯 > 正文
三增长!南京“麦”向丰收
2023/06/16 16:15  南京日报  

小麦是南京第二大主粮。夏粮丰收,全年主动。

近日,随着60多万亩小麦陆续颗粒归仓,南京市夏收全部结束,丰收的喜悦荡漾在农民的脸上。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全市夏粮小麦丰收增产已成定局,有望继去年之后再次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

记者在全市南北的田间地头采访发现,不少农户企业今年小麦实现低产变高产、高产再超越。这场丰收增产背后蕴藏了哪些“密码”?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段仁虎 通讯员 朱红生

从“三麦”到“千斤麦”,丘陵地变高产田

南京多丘陵,小麦生产没有地理和气候优势。要实现小麦高产,既要管理精细,又要科技发力。

6月上旬,在六合北部竹镇镇的南京新农集团竹镇农业示范园区,田间管理老师傅单志远前后忙碌了9天,直到770亩金黄的小麦全部颗粒归仓,才终于放心。从去年秋日寒露到冬日冰雪,从春日草长到夏日麦熟,200多天里他比谁都要挂念那770亩小麦的生长。结果平均亩产达到1000斤,种出了当地最高水平。

这么高的产量吸引周边农户纷纷跑来取经。当地有个老说法叫“三麦”,也就是小麦只能收到300斤,最高也不超过500斤。园区这里多岗坡丘陵,肥力整体偏低。“刚来的时候,我看这地心里也打怵,硬得连锹都铲不进去,这样的地怎么种粮?”单志远说。

南京新农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新农集团下属全资子企业,企业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决心要把这块地“种出样子来”。种粮食三分种七分管,于是单志远很较真,事无巨细,仅撒肥料这一项他就根据不同情况调配不同配方肥,“有的种下去长不出来的,就多补氮肥;有的长出来的穗小,就多施磷肥……”缺什么补什么,一块地一个解决方案。

“瘦土”变“肥田”,而高产田也在超越。在江宁淳化街道的市级小麦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片,几千亩平坦的地块孕育出单产1076斤的小麦,其中最高田块产量达1144斤,刷新南京小麦最高产量的纪录。

种田大户陶福寿介绍,如今种田不仅建良田、选良种、用新技术,中间还有专家来做服务指导。细化到用什么种、一亩田播多少斤种,都有科技专家帮忙。

不仅在淳化,南京共依托12个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创建项目,大力推广优质高产高抗新品种,全面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通过项目示范带动全市粮食生产高质高效发展,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促进粮食产量稳步增长。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段仁虎 通讯员 朱红生

从预测流行到成功遏制,全力防治小麦“癌症”

小麦是大田作物,自古以来天气、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南京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政策支持、督导服务,尽全力夺回丰收主动权。

今年三四月份,一则则小麦赤霉病防控预警的通知就接连从省市下发到各区及基层,给农业农村部门及农民“敲警钟”。“今年春季田间菌源量不断积累,为赤霉病的发生提供了充足菌源。因此预测小麦赤霉病流行风险大,我们强化了检测预警,要求防控千万不可放松。”市植保植检高级农艺师王健生说。

小麦赤霉病是南京夏粮生产威胁最大的生物灾害,可防不可治,被称为小麦“癌症”,一旦发生,流行性、暴发性、危害性强,直接影响夏粮产量和农民效益。

早部署、早行动。药剂是防治主要农资,一批批政府采购的高效药剂免费及时发放到农民手上。今年南京继续安排6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用于小麦赤霉病防治过程中高效药剂采购及发放。六合区是全市小麦最大种植区域,区植保植检站副站长张晓艳介绍,区农业农村局成立赤霉病防控工作指导小组,涉农科站分成5组下乡督查指导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做到扬花一块防治一块。

“人努力、天帮忙。”防治及时最终实现趋势“扭转”,全市小麦穗期病虫防控成效显著,田间病虫发生较轻,赤霉病的流行趋势被有效遏制,打赢了小麦生产的关键一仗。

不仅如此,在夏收关键节点,市农业农村局成立由局领导任组长的6个“三夏”生产服务指导组,分区包片开展服务指导和重点工作督导。服务指导以行政村为单位,重点了解“三夏”生产基本情况、工作推进、存在问题等,研究解决措施,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基本实现对种植大户“三夏”生产服务指导的全覆盖,保障粮食安全。

从安全储粮到绿色优储,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粮食丰收,更要保障颗粒归仓。粮食储存中的节粮减损,等同于粮食增产。

南粮集团是南京最大的粮食收购单位,隶属于南京新农集团。近日,记者走进六合区的南粮集团灵山粮库,陆陆续续看到运粮车正往内运送小麦。“我们于6月初开秤收购,今年计划收购小麦2.8万吨,目前已经完成三成多收购,预计下月中旬将完成全部收购任务。”南粮集团相关负责人说,今年小麦质量好,以一等和二等为主。

这些收购的粮食接下来要去哪里?记者看到,库区里有6栋高大平房仓。工作人员介绍,每个仓房储粮堆高可达7米,容量从2800吨到3600吨不等。一走进粮仓里,就顿觉清凉,炎热的高温被隔绝在了粮仓之外。

工作人员介绍,现在粮食“住”的高大平房仓比以前的房式仓环境好了很多,墙壁四周、底层等进行了防潮处理,同时做了吊顶隔热,密闭、保温、隔热、防潮性能得到很大改善。粮仓通过整仓控温、表层控温还有内环流等方式的综合应用,使它年平均温度在15摄氏度以下,最高温度不超过20摄氏度,“通过控制储粮温度,抑制储粮害虫活动和霉菌滋生,延缓粮食陈化速度,提高收储环节品质保障能力。”

与此同时,仓房还运用氮气气调储粮技术,通过气密性改造使粮堆形成一个密闭空间,移动式制氮机组充氮降氧,达到抑制粮食呼吸、杀虫抑菌、延缓粮食品质变化的作用,实现绿色储粮。

除此以外,南粮集团正在推进南京粮食应急保供中心项目,目前项目主体已经封顶。该项目占地约67亩,总投资约8亿元,将建成低温仓储区、体验配送区及粮食多功能区,预计2024年底建成投用,建成后将有力提高南京绿色收储水平和市场供应保障能力。六合灵山粮食库区高标准粮仓扩建项目也在推进,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增加高标准粮仓库容4.75万吨,集团高标准粮仓总库容届时将增加至25万吨,进一步提高南京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标签:
责编:纪树霞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