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南通 > 要闻 > 正文
从串门到常住,麋鹿南下的“喜人烦恼”
2023/04/26 19:06  新华报业网  

  如果英国第十一世贝德福特公爵活到今天,他一定不敢相信,自家乌邦寺庄园圈养的18头中国麋鹿,其后代在中国江苏黄海之滨重返野外,衍生一个总数超过7000头的庞大种群!

  “看!那边有麋鹿!好多只!”4月25日清晨,一支由盐城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专家和江苏省南通环境监测中心工作人员共同组建的18人队伍开进如东小洋口,在茫茫滩涂上支起望远镜,放飞无人机,耐心寻找麋鹿的踪影。上午10时许,一群10多只麋鹿在茂盛的大米草中露出身影,江苏省南通环境监测中心工作人员信誉兴奋不已。

  专家组循鹿而来。去年以来,大丰麋鹿频频“越界”,它们由保护区出发,循着海岸线南下,蹄迹遍布南通如东、启东、海安等沿海地区。大丰麋鹿为何集群南下?这批远道而来的“贵客”会不会在南通沿海定居?保护区外人与鹿如何和谐共生……麋鹿集群南下带来一连串“喜人的烦恼”,成为一道亟需求解的生态考题。

  4月25日,在小洋口广袤的滩涂上,麋鹿幼崽已经加入到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大迁徙中。(胡晓峰 摄)

  麋鹿集群南下数量逾百头

  “最近它们都在这一带活动,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小洋口海堤卡口执勤的沈继泉指着海堤外滩涂说,往年也偶尔能看到几只“流浪”麋鹿,但今年特别多,年初时有30多只,这两天数数已经有50多只,其中还有几只小鹿。“它们一定是在这里安家了!”沈继泉打开手机相册,褐色的海涂上,一群灰白的麋鹿正悠闲吃草。

  如东小洋口,近100平方公里滨海湿地开阔宁静,人迹罕至,各种水鸟在这里栖息,一人多高的大片草丛和星星点点的潭荡,为麋鹿提供了丰富的水和食物。

  农民张德贵从小在此牧牛,他三年前就亲眼看到过麋鹿。“体型和牛差不多大,跑得快,跳得高,两三米高的挡浪墙对它们来说不是事儿,有时还会和我们家的牛一起吃草。”说到麋鹿,张德贵觉得这已经是件稀松平常的事。

  事实上,从2019年开始,南通就开始有了麋鹿野外监测记录。只不过,那时都还是通过摄像头监测到的,数量频次不高。但去年以来,南下麋鹿不但数量增多,“胆子”也大了起来,频频闯入人们的生产生活区域。“南通启东又现麋鹿,一跃而起跨过高校大门”“首次发现!海安出现一大群麋鹿”“30多头野生麋鹿流连小洋口”……近一段时间,有关麋鹿的新闻屡屡刷屏,南通的市民网友在朋友圈里热情以待:“麋鹿你好,欢迎来春游。”

  为了研究麋鹿生存状态,盐城条子泥研究人员在部分野生雄鹿脖子上配备环志,通过手机可以看到麋鹿的行径路线,真实记录了一头雄鹿的“春游行程”——4月8号从盐城条子泥出发,途经海安滨海新区,一路走走停停,历经4天跋涉,12号来到小洋口。

  大丰麋鹿大规模南下,到底是“春游”还是迁居?观测显示,与往年仅出现零星几只雄鹿不同,今年出现的鹿群,数量多,有雄有雌,最近还陆续诞生麋鹿幼崽。据最新统计,按单次出现的最多雌鹿47只,单次出现的最多雄鹿43只,单次出现的最多幼鹿6只,这个鹿群很可能已突破100头。

  麋鹿幼崽上了“南通户口”

  4月23日,无人机拍到的刚会站立的小麋鹿。(图片来源江苏省南通环境监测中心)

  4月23日,江苏省南通环境监测中心设置在滩涂上用于观鸟的摄像头,意外拍到了一只棕色小麋鹿,踉踉跄跄跟在迁徙麋鹿群后面。相关视频画面经网络传播后,大批摄影爱好者来到这片滩涂,拍到学走小鹿,吃奶小鹿,玩耍小鹿……各种形态,萌态可掬。

  “初生麋鹿不可能长途迁徙,基本能确定是在南通境内出生,算是‘南通籍’的麋鹿二代。”信誉说,这表明南通沿海的生态自然环境与盐城大丰麋鹿保护区十分相似,南通“新家园”也适宜麋鹿的生存繁衍。

  但与专业保护区相比,新家园的“风险系数”并不小。保障麋鹿的安全,是如东县野生动物救助站站长周海山今年来考虑得最多的问题。他回忆了两件往事:2020年6月,曾有一头麋鹿闯进居民家中,由于生性胆小,乱窜的雄鹿鹿角把居民家中不少物品砸坏,最后,使用麻醉枪才把雄鹿救出,后在滩涂放生;麋鹿被海飘垃圾困住也是风险点,去年曾救助过一只被废弃渔网缠住鹿角的麋鹿。为防止这种事情再度发生,今年以来他增加巡堤次数,详细记录每天观测到的麋鹿种群数量,随时准备处理突发情况。

  今年3月,在麋鹿大范围现身如东滩涂之后的一周,小洋口旅游度假区管理办公室就成立了专项保护领导小组。对麋鹿栖息区域加强安保力量,安排专门人员每天对麋鹿群进行观测、巡护和管护,组织辖区内工作人员和游客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相关法规及常识的宣传等。小组成员陈天恒告诉记者,希望通过专项保护行动让麋鹿长期留下来,成为旅游度假区的一张生态名片。

  在大丰麋鹿保护区内,麋鹿“一家三口”正在悠闲散步。(杨国美 摄)

  “足够的食物、淡水、隐蔽场所,人为干扰少、空间大,是麋鹿迁徙的必要条件。”有着30多年研究经验的麋鹿专家丁玉华介绍,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1998年尝试野放麋鹿,2003年3月世界第一头纯野生的麋鹿在保护区内出生,随后野生麋鹿种群规模不断壮大。自2018年起,野生麋鹿开始向大丰港方向迁徙,由于港区附近开发痕迹重,人口密度大、人工干预明显,麋鹿仅做短暂停留,就折返向南迁徙。2019年,野生麋鹿到达如东。

  “这里的自然环境与盐城大丰麋鹿保护区十分相似,麋鹿产子也证明了生态环境的安全,但目前尚不能确定如东是不是麋鹿迁徙的最后一站。”看着小洋口一望无际的滩涂,丁玉华发出感慨。

  鹿满之“患”何解

  麋鹿俗称“四不像”,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国是麋鹿的家乡,已出土的野生麋鹿化石表明,它们起源于距今200多万年前,距今1万年到距今3000年时最为昌盛,数量达到了上亿只,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及中部地区的长江南北,尤其是长江三角洲的沿海地区,但于1900年前后在中国灭绝。

  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头浑身滚满黑泥的雄鹿正在争夺鹿王“宝座”。(杨国美 摄)

  谁能想象,如今在江苏沿海到处乱窜的麋鹿,在上世纪初还是“鹿以稀为贵”——全世界仅存120头左右,大多圈养在英国的动物园里。1986年8月14日,在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中国林业部的共同努力下,来自英国七家动物园的39头麋鹿返回故乡——江苏大丰。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运而生,并于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经过多年保护和野放实践,大丰麋鹿种群规模急剧扩大。2016年麋鹿数量超过3000头,2019年超过5000头,2022年超过7000头。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成为世界上占地面积最大、野生麋鹿种群数量最多、并拥有最大麋鹿基因库的自然保护区。

  麋鹿越来越多,保护区早已不堪重负。一头成年麋鹿每天要吃约6公斤草料,平均40亩植被良好的土地才能养活一头麋鹿。目前保护区里的麋鹿有3000多头是圈养状态,还有3000多头是野放的。正是麋鹿密度偏大,超出保护区的承载能力,导致麋鹿“溢出”,集群南下寻找新的栖息地。

  “鹿群生生不息,江苏沿海也没有猛兽天敌,现在一年将新增千头左右麋鹿。”丁玉华预测,按照目前的趋势,2023年底,保护区内的鹿群数量将攀升至8000头以上。

  今年,一批一批的雌鹿也来到了小洋口滩涂湿地,这里成为了他们自选的天然“产房”。(胡晓峰 摄)

  走出保护区的麋鹿大军,带来诸多“喜人的烦恼”。小洋口滩涂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重要的停歇地,每到迁徙季节都有超过2万只水鸟来觅食,其中包括勺嘴鹬、黑嘴鸥等至少7种国际濒危物种。一边是麋鹿,一边是观测多年,好不容易去年开始在如东筑巢安家的黑嘴鸥,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能否“和谐相处”?当地拍鸟摄影师李燕生感到焦虑:成年麋鹿体重能达到300-500斤,跑起来冲击力更大,一蹄子下去,黑嘴鸥的巢就没了。而黑嘴鸥性格胆小,一旦巢被毁坏,将永久放弃这块土地。

  鹿满之“患”,不仅于此。“一个区域内种群密度过高,很容易引起疫病流行。”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办公室主任刘斌说。为了缓解不断攀升的麋鹿数量,保护区近年来做了不少探索,尝试向外省野放麋鹿。截至目前,已累计向辽宁、吉林、上海、山东、湖南、福建、内蒙古等地输出200多头麋鹿。但麋鹿是湿地动物,外迁地既要有淡水也要有食物,长江中下游湿地沼泽比较合适。不过,该区域普遍人口稠密,要给麋鹿找到大规模外迁的栖息地并不容易,需要做长远规划。

  和谐共生呼唤“大保护”机制

  “麋鹿迁徙现象是一个生态系统问题。”丁玉华介绍,大丰保护区麋鹿生态系统承载量已超标,而如东麋鹿的生态系统尚未形成,现在能做的就是尽量不打扰它们,尽快让新的系统成型并稳定下来。

  面对进入“指数级增长”的野放麋鹿种群,保护区外区域多少有点“措手不及”。周海山告诉记者,目前全县野生动物专职救助工作人员仅有他一人,救治站一年仅有2万元的救助金,随着野生动物逐渐增多,救助站人力和资金压力极大。江苏省南通环境监测中心主任张再峰介绍,此前南通没有大范围出现过麋鹿,麋鹿观测还是归口在生态监测科。由于资金不足,目前仅靠滩涂上的6个原本设立用于观鸟的摄像头,开展麋鹿种群观测工作。

  每年6月,“鹿王争霸”结束后,获胜雄鹿都会带领着一群雌鹿在“领地”上生活。(杨国美 摄)

  大丰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保护区每年固定资金投入800多万元,但面对快速增长的麋鹿数量,还是有些“捉襟见肘”。刘斌建议,除了在资金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外,未来还应该加强保护区人才建设、科技建设,通过采用更加先进的智能化识别技术,分析保护区内外麋鹿的活动规律,对麋鹿进行智能化检测、科学化管理。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希望在江苏甚至更大区域的沿海滩涂上建立一个大的野生麋鹿种群,让野生种群数量稳定增长,实现人鹿和谐共生。”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技术处处长任义军认为,想要达到这个目标,光凭借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麋鹿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需要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

  例如,大丰麋鹿野放初期,为了阻挡“流浪”麋鹿,周边农民常会在农田边缘拉起网子,阻挡麋鹿啃食农作物。麋鹿来到人类生活的区域,也会经常遇险。随着普法宣传,大丰保护区附近的居民在遇到麋鹿时不会上前干扰,见到受伤受困的麋鹿也会第一时间报警救助,现在有大量的志愿者主动参与到麋鹿保护中去。当前,麋鹿南下成为常态。任义军呼吁麋鹿所到地林业部门和野生动物保护部门以及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进来,建立麋鹿联防联控的“大保护”机制。同时,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对麋鹿所到之处给老百姓造成的损失进行合理评估,及时解决。

  4月3日,一群麋鹿在小洋口滩涂上短暂休息。(陈功 摄)

  盐城师范学院湿地学院副院长汪正飞博士认为,麋鹿南下向历史分布区迁徙,标志着麋鹿不仅实现了从国外向国内的回归,更实现了从人工向自然的全面回归。种群复壮、迁地建群、野化放归——麋鹿保护“三步走”战略的成功实施,为世界濒危野生动物迁地保护提供了“中国方案”。

  一个宏大设想已着手谋划——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在探讨在浙江杭州湾附近设立新的保护区,打通沿海迁徙通道,最终和湖北石首麋鹿“会师”。但目前该计划尚处于讨论阶段,因涉及众多部门和行政区域,需要深入论证、反复推敲,还有很多不确定性。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严磊 张文婧 王世停

  视频来自南通电视台城市日历栏目组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