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观潮 > 正文
【地评线】47年“寻恩记”值得称道
2023/02/19 19:55  新华报业网  

  因为心怀感恩,所以不断寻找。2月18日,来自淮安和苏州两地的单氏家人,终于在南京老城南见到了他们47年来一直苦苦寻找的救命恩人——王粉华。媒体19日报道的这段“寻恩记”,读来令人感叹不已。

  47年前,时年4岁的单丙祥由母亲带着,从苏北来南京看病,却交不起手术费,母亲急得当众哭起来。素不相识的南京姑娘、时年16岁的王粉华见状跑回家,从家里拿了几十块钱交给他们救急。47年来,单家人一直记着这段不同寻常的经历,不断通过各种途径寻找恩人,可是一直无果。直到不久前,单家人才通过某寻亲平台找到恩人,这才有了两家人在南京的相见。

  故事是真人真事,主人公都是普通百姓。但正因为真实,这段跨越了近半个世纪的“寻恩记”让人深受触动。把时间拉回到47年前,几十块钱可不是个小数目,但出身普通家庭的王粉华却急人所急、倾力相助,她的善良十分令人感动。同样令人激赏的是,单家人心念恩人、苦苦寻找,终于在努力多年后得偿所愿。双方的所作所为,生动地诠释了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

  如有首老歌所唱,“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47年“寻恩记”值得铭记,其间体现的凡人善举尤其值得称道。“友善”不光是熟人之间的互相关照和帮扶,也是面对陌生人有困难时及时伸出的援手。它是不求回报、没有功利的付出,但这份善意理应受到人们的应有珍视,“知恩感恩”就是对友善之举的直接反馈和间接催化。对于他人、社会的“滴水之恩”念念不忘、力图回报,这样的举动能够激励和带动更多人一心向善、热心助人,待人友善、助人为乐就能在我们周围蔚然成风。

  近年来,不时有媒体报道类似的“寻恩记”。寻恩者中,有普通人也有成功人士;而报恩的由头,有的仅仅是不起眼的一张车票、几个馒头,但它们都在某一重要时刻救了急、解了困、暖了心,由此让人记了很多年。不是所有人都能找到当年的具体施恩者。有的人在寻恩无果后,深怀感恩之心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去救助和帮扶更多陌生人。也有不少人在事业有成后,以感恩之情建设家乡、反哺母校、回馈社会,这种建立在“寻根”基础上的“报恩”同样值得称道。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份心,就能向社会传递“绿叶对根的情意”;这样的人越来越多,就能聚合众人之力,为我们的社会撑起一片充满友善、洋溢爱心的天空。

  (左中甫)

标签:
责编:李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