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要论 > 正文
【地评线】“金腰带”释放“金效应”
2023/09/28 17:02  新华报业网  

  在万众瞩目、万千期盼中,历时四年多的沪宁沿江高铁于9月28日正式通车。这不仅是全省人民期盼已久的大事喜事,也是长三角地区的一大喜事。这个中秋国庆长假,句容、金坛、武进、江阴、张家港、常熟、太仓等地的百姓,将把“乘坐高铁去旅行”变成实实在在的生活“日常”。

  这是江苏发展史上的高光一刻。沪宁沿江高铁的开通,让江阴、武进、金坛等县级区市进入高铁时代,也让张家港、常熟、太仓、句容等地的高铁通达水平实现了质的跃升。过去,铁路是掣肘江苏发展的一块“软肋”,与经济大省的体量和发展需求不相匹配。为了补齐这个短板,江苏集中精力、下大力气,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真抓实干的硬作风,跑出交通强省建设“加速度”,为稳住经济大盘、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作出积极贡献。随着沪宁沿江高铁的开通,“轨道上的江苏”又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百姓出行将更加通达便利。

  迈入高铁时代,高铁里程正在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尺度,成为高质量发展新的时代注解。沪宁沿江高铁开通后,江苏铁路总里程突破4500公里,其中高铁里程超过2500公里,在全国的位次进一步提升。翻开江苏地图,从苏北到苏南,从内陆到沿海,一条条生机勃发的高铁“大动脉”,正在用速度重新定义时间,用连接不断跨越空间,为经济社会发展打开新的想象维度。

  沪宁沿江高铁是江苏的高铁,更是长三角的高铁、中国的高铁。沪宁沿江高铁使得江苏经济发展水平最高、活力最强的苏南地区与上海“龙头”铆得更紧、通得更畅,不仅可以让作为“龙颈”的江苏沿江地区获得更多的协同机遇、带动效应和溢出效应,而且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实施,增加了新引擎、提供了新动力。变“小”的长三角,起“飞”的南沿江,跃动着更加强劲的发展脉搏,也让长三角一体化的模样,更加真切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回顾沪宁沿江高铁建设历程,不由感叹,这是一条“拼”出来的铁路、“争”出来的铁路、“创”出来的铁路,是江苏人民敢为善为结出的硕果。以往,为县级市专门建设高速铁路的情形并不多见,而沪宁高铁全线8站,县级市站点多达5站,其中包括4个全国“十强县”。这些县级市经济发达、人流量大,沪宁沿江高铁的建设,也是发展所需、民生所盼。作为江苏首个“探索高铁自主规划建设运营模式”的高铁线路,这条铁路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的历程,既体现了经济大省的主动担当作为,也是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生动范例。

  “没有高铁,城镇就是散落的珍珠;通了高铁,城镇就是项链上的珍珠。”一个地方高铁的开通,不仅会改变交通和地理格局的变化,更意味着城市空间的重组、发展机遇的重塑,区域发展格局或将迎来新一轮洗牌。对沿线各地来说,倘若错失这一重大机遇,则只能眼看列车呼啸而去,却无法为其发展借力赋能,甚至有可能让当地陷入“虹吸效应”的窘境。用足高铁机遇,让“金腰带”释放“金效应”,不能坐而等之,要精准把握机遇,科学做好规划,有机嵌入和放大“高铁因子”,催生符合本地实际的特色经济。我们期待并且相信,沪宁沿江高铁将会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强大动力,带动江苏经济列车不断驰骋向前、驶向远方。

  (陈立民)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