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苏州 > 要闻 > 正文
循着文明足迹走向更高品质“江南福地”——写在常熟撤县设市40年之际
2023/06/15 15:19  新华报业网  

  青山入廓,半城幽翠;湖水拥簇,恬淡自得。常熟,绕不开一座虞山,一片尚湖。从地图上鸟瞰这一山一湖,便会惊喜发现它们好似一对合璧,严丝合缝地“紧扣”着这一方水土的风雅秉性,成就人们对江南文化起源地的无限遐想。

  公元前1127年,当泰伯、仲雍在荒僻的虞山烟岚中远眺,他们不会想到,脚下这片荆蛮之地,多年以后会成为含山川之秀,汇城乡之美,养古今气韵,乘发展之势的魅力之城;商代太公姜尚为避纣虐,隐居虞山石室垂钓于尚湖,智者如他也不会想到,眼前的碧波在多年以后成为了现代都市人重新与自然以建立关系的重要纽带,山水城人在此相融相生;常熟老城区的东言子巷内,那是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言偃的宅邸。言偃以礼乐弦歌教化乡民、传道讲学,孜孜不倦地阐述着关于“大同”和“小康”的社会理想雏形,他不会想到,多年后人们以清风劲节、政通人和赓续着儒礼弦歌的传统,以乡村振兴、市域统筹、片区联动回应了他心怀广宇的政德精神。

  当亘古历史承载着精神以不可思议的穿透力来到1983年1月18日这天,“常熟县”撤县设市,“常熟市”重新站在了出发的起点上。今日,当我们站在常熟撤县设市40周年的时间节点朝历史纵深处回望,不难发现,无论在什么时代什么背景,常熟总是那位率先站在起跑线上的“选手”,只等发令枪响,常熟便一马当先。在这条发展的漫漫长路上,那些社会经济发展史上的决定性“瞬间”,造就了何谓常熟;那些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遇到的人,内化为“江南福地”骨子里的文化自信与精神底色,绘成了一幅“强富美高”的新时代画卷——

  从吴文化的肇始到每一条发展之路的开辟,常熟习惯于阔步前行不落人后。撤县设市后,抱着重新出发的胆识和勇气,常熟开拓出了一条全新的“碧溪之路”,成功闯出了“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一举成为苏南发展模式的重要源头和典范。靠着这条不甚繁华的简朴路径,常熟持续探索,躬身以耕。短短40载,一匹常熟土布,从马路牙子边,走到专业市场上,再进服装产业园,现在又闯进了直播镜头里。而新的产业聚集地也逐渐开始轮廓分明,汽车产业掀起浪潮,氢燃料电池产业冉冉升起,“苏州·中国声谷”铿锵落地。常熟看似在建设的路上走得不疾不徐,实则每一步都走得既踏实又深入。相比那些有着精彩“逆袭”故事的后起之秀,此时,常熟更像一位从容老练的智者,以自身极其稳定的内核,笃定地迈向一个又一个崭新起点。

  那份从容不迫的底气,从富饶之地“鱼米之乡”的代代传承中来。年年岁岁,常熟在江河湖海的滋养下,成为了“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长年“常熟”的江南富庶地。在撤县设市后,拥有苏州市最大农村版图的常熟借国家级农村现代化试验基点县(市)的机会,要将“鱼米之乡”的福分延续下去。常熟先通过10年努力建成了一批农村现代化先行村,后又以“育繁推”一体化推进种业振兴,“千村美居”结合“五治融合”建设美丽乡村,实施“智慧农业”“智慧农村”,逐渐让现代化成为新时代农村的实景。于是,我们听到,“全凭着劳动人民的一双手,画出了锦绣江南鱼米乡”一曲《沙家浜》传唱至今。

  正如常熟的水,它流经了岁月千万载,“归来”仍是当初清澈的模样。常熟秉持着生态平衡的山水观,始终相信水自有它的力量,纵使会拐弯,也依然湍流不息奔涌向前,直至汇入江海。撤县设市后,常熟为恢复尚湖的自然环境与生态平衡,调集万名建设者,组成“还湖大军”,经过半年艰苦奋斗,筑成了长21公里的环湖大堤和1.5公里的穿湖大堤。次年,尚湖开闸放水,恢复了碧波荡漾。尚湖走过溪水、河流,经过良田、岛屿,听过车水马龙、机械轰鸣,最终走向了宽阔与自由。从那以后,常熟更加清晰地意识到无论如何也要维系好这座城市的珍贵血脉,而生态的共识亦像“七溪流水皆通海”般,融入了常熟可持续发展的脉络。如今的尚湖似一弯明月,静静依靠在虞山的怀抱之中,还有“一岛一湾一江滩”的沿江风景线、长江绿色生态廊道等美丽图景。如是,湖山人间,相亲相和,故人游客往来憧憧,雁阵鹭群翻飞着回归的欣喜与寄望。

  伴着绵长的古琴声,“琴川”跨越时代仍是言子的“弦歌”故里。今时今日的常熟人与流芳百世的虞山琴音相和,仍在“博大和平,清微淡远”这简短有力的八个字中探索、实践,将其中对至臻至纯的道德与审美要求,转化为常熟不断提高的居民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和勇攀高峰的自我要求。建设一批高质量红色遗迹遗址和纪念场馆,让光辉的革命历史长成参天大树永矗精神之林;新时代文明实践点遍布城乡,精准将服务融入百姓的幸福生活;注册志愿者30多万人,让小小善举充盈着无限大爱;首办江南文化节,推出虞山文化系列书籍,出版《常熟文库》,让传承弘扬江南文化成为令人骄傲的使命担当;还有一批又一批常熟籍院士,他们勇攀科学高峰,为家乡续写着人文荟萃的精彩华章。

  一砖一瓦皆故事,一山一水是故人。城市的历史很长,而人的一生很短,山水有相逢,人们只好把短暂的朝暮写成诗,将瞬间当作永恒来收藏。再让我们一同走进常熟,此时,摩登高楼挡不住青砖瓦砾的迷人风采,车水马龙只不过是夜幕降临后对青山绿水的流星点缀,动静之间,一张一弛,古今相映,是常熟所呈现的蓬勃的生命力。这份延续千年驰而不息的活力,来自常熟人顺应自然,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后更新,禀赋天成却从来不肯懈怠的那十二分精神。行文至此,我们在“新”与“旧”的交织下,看到了常熟的那一颗本心,翻山越岭而来,未染半分尘埃。短暂的回首是为了更好的出发,此刻的常熟一如当初,保持着开拓争先、笃定前行与实干创新的精神,车轮滚滚,向未来驶去。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龚琰

  常熟市委宣传部 供图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