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感受“数字”背后的民生温度
2023/03/07 10:04  南通网  

  春风浩荡又一年。中国再次进入“两会时间”。

  过去一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超过3200万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串串数字背后,是以民为本的态度。每一个数字里,有高燃瞬间,亦有暖心时刻;每个数字背后,都写满共同的民生记忆。关乎民生的精彩细节令人兴奋,人民大会堂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传递出代表委员们共同的心声。

  有人说,政府工作报告“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有亿万次的心跳”。一个个涉及民生领域的数字、指标,无论增也好、减也好,高也好、低也好,升也好、降也好,全都指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这是一支充满“民生温度”的变奏曲,这是一部以“人民为中心”的辩证法。

  国家的发展,有大江大河的奔腾,也有一枝一叶的生长。柴米油盐酱醋茶,就业求学医疗,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却是关乎民心的大事。人们关注和期待两会,是对充满活力和机遇的中国发展的期待,更是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长长的清单上,桩桩件件都与人民生活息息相。透过这些目标,人们亦能感受到新时代发展的民生温度。

  民生实事看似寻常,其实关系百姓切身利益,关系千家万户安危冷暖,都是马虎不得的大事。建议“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每一条,都是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只有拿出民生实招、硬招,方能让老百姓有盼头、有奔头,让中国式现代化有高度、有力度、有温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增进民生福祉,就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高质量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应当看到,民生改善不仅是发展的目的,也是让发展迈向高质量的动力。这个春天,一批重大工程高质量建设、高标准推进,有效支持补短板、惠民生、促消费、扩内需。这不仅让大家住得安心、吃得放心、用得舒心,也推动了经济转型升级,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播下“金种子”。202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目标增长5%左右。如果说,3%是实力,是稳得起,那么5%是信心,是一定行!

  盛世盛会,人民共享。一项项翔实的民生实事,照亮无数普通人的幸福。读懂“数字”背后的民生温度,我们以实干创实绩、以奋斗促富裕,让百姓的幸福生活在高质量发展中落地生根、精彩绽放,就一定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江韵)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