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徐州 > 要闻 > 正文
【暖新闻】江苏徐州:一条小船承载三代人乡愁,40年接力“巡河”守护大运河
2022/02/19 19:32  徐州日报  

  眼前这位运河汉子穿着雨靴和军大衣,沿着运河边上的小路走得很快。因为日复一日的巡河,他对这条路上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

  今年初春,运河边上格外寒冷。没走几分钟,记者的脸就冻得没了知觉,河面上吹来的风直往衣服里钻。

  “巡河这么苦,又没人要求你干,为什么还一直坚持?”

  “没有为啥!大运河看着我长大、结婚、生子,在我心里,她就像我的母亲一样。”这个看似粗糙的运河汉子,说出了掏心窝子的话。

  就这样,一句带过了三代人、一条船,在运河边上近40年的坚守;

  就这样,一句带过了40年来12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三周的跋涉;

  就这样,一句带过了所有付出背后的清贫和孤独……

  突然,他停下来,望向运河。河面清澈干净。“这样看着心里多敞亮!”说话间,眼神清澈如水。

  于是,在这个落雪的初春,在这条古老的运河边上,我记住了这个眼神清澈的江苏徐州沛县京杭大运河义务巡河人——王大亮,也记住了他们一家三代守护运河的故事。

  王大亮在运河边巡查

  一条小船,满载着三代人浓浓的乡愁

  “这就是爸爸留给我的船。”王大亮指着岸上一条斑驳的木船说。

  徐州沛县素有大运河“江苏北码头”之称,王大亮的父亲原是这段运河上的摆渡人。1980年,刚刚两岁的王大亮就跟着父母弟弟一起搬到了运河边上,在这里安了家。

  父亲摆渡,王大亮就带着弟弟,夏天在河里游泳、捉鱼,冬天在结冰的河面打陀螺,在河边上撑簸箩逮麻雀……

  “那时候的运河水真清呀!一个猛子扎下去,能游好远,鱼也好多。”

  然而,八十年代中期,运河中拉煤炭、建筑材料的船只逐渐多了起来,“船上人家”的生活垃圾直接倒进了河里、附近的企业也往河里排泄废水。

  曾经清澈的运河变了,河道里飘着塑料袋,两边的水里冒着绿泡泡,一到夏天,还散发出难闻的味道。

  手压井里的水也越来越不好喝,而且水碱很大,村民们的水井越打越深。

  父亲看着心痛呀。所以只要空闲,都会默默划着小船去打捞垃圾。

  一年夏天下大雨,父亲出门打捞垃圾,很晚还没有回来。

  在那个没有移动通讯的年代,母亲在家里急得发疯。正准备打手电去寻的当口,浑身湿透的父亲摇着小船回来了,船上装满了各种垃圾。

  母亲哭着拍打着父亲,卸下了着急,是抱怨和不解。

  一直沉默的父亲发了火,“我就是想让河里干干净净的,这是坏事吗?”

  母亲怔住了,从此再也没有阻止父亲巡河。

  王大亮觉得父亲没错。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和弟弟经常跟着父亲去巡河、清理河道。

  “我们长在运河边的人,祖祖辈辈吃得是运河水,庄稼地里浇得也是运河水,不保护好,子孙后代吃什么?”不识几个字的父亲,就认这个理。

  日复一日,巡河的路上,父亲渐渐弯了腰,儿子却挺起了坚实的胸膛。

  2009年,王大亮接过了父亲的船桨。

  2015年,父亲病逝,临走前一遍遍交代:“大亮我儿,你要把巡河坚持下去,别让人往大运河扔垃圾……”

  王大亮含泪答应。

  父亲走出的这条巡河路,南起鹿口河河口,北至800米大宽河,一去一回10公里。

  王大亮早晨6点准时出发,因为不仅要观察河道上有没有垃圾,还要留意岸边杂草里有没有被人下了捕鸟网,所以只能步行。

  “发现捕鸟网就及时给拆除,如果看到河里有垃圾,就要记住垃圾所在的位置,等巡完一遍后,赶回去开船回来打捞。”

  因为是义务巡河,政府并没有补贴。

  村民对王大亮的行为很不能理解,都说他“憨”,政府又不给你钱,你这样做是图个啥?

  本村的叔叔王广海多次问他,村里几个人合伙在外面包了一个小工程,要不要一起做。

  王大亮也想出去赚点钱,让家人过得好一些,可是一想到离开后,就没人巡河了,附近企业的排污、船上垃圾的倾倒……

  王大亮阵阵心痛。最后,他选择了留下,守着运河。

  更多时候,王大亮还要“倒贴”。

  一年春节,妻子看到他的棉袄上破了一个洞,就拿出1000块钱,让他买件像样的棉袄。

  过了半晌,他却兴冲冲带回了一台柴油机。

  “把这个柴油机装船上,巡河更快,还省力!”

  王大亮兴冲冲地描述着,妻子哭笑不得。

  王大亮准备安装新买的电动螺旋桨

  他的一言一行都在默默影响着两个儿子。

  打小起,只要一放假,他们俩就跟在王大亮后面巡河。今年暑假,刚刚成年的小儿子也学会了开船。

  “作为运河边的孩子,开船、游泳这是最基本的。”王大亮突然有些严肃,“我也不是说一定让他们留在这里巡河,只是希望他们不管走到哪里,都要记得你是大运河的孩子!”

  乡愁有时候很大,是山、是水,是一声声难以忘怀的乡音;乡愁有时候又很小,小到一艘船,一只桨。父亲、儿子、儿子的儿子……就这样一代接一代,摇起船桨,守护着母亲河,守护着这份浓浓的乡愁。

  10里河道,凝结着全家人无私的奉献

  王大亮的家,就安在运河边上的“集装箱”里。他在这里成年、结婚、生子。

  因为刚刚过完春节,“集装箱”的外面还挂满了红灯笼,为荒凉的河滩增添了几分热闹。

  一家人就住在河边的两个改装的集装箱内

  “住这里方便巡河。”王大亮说。

  可是妻子沈艳刚嫁入这个家时,却不这样想。

  新婚的丈夫一天到晚巡河,有时候一天都见不到人影,家里的事情一点照顾不到,沈艳不能接受。

  更让沈艳不能接受的是,村里很多人都在背后说王大亮“憨”,他们一家人都“憨”。

  吵架、冷战,但王大亮依旧天不亮就出发去巡河。

  终于有一年春天,河边的蚊虫咬得人受不了。沈艳爆发了,她下定决心要离开这个家,离开这个男人。

  那天巡河,王大亮却早早地回来了。

  远远的,沈艳就看到他捧着一大束油菜花朝家走来。

  那一片明黄,时隔二十年,沈艳依然记得清楚。

  “大亮一直不是浪漫的人。”

  沈艳哭了,她又一次原谅了这个男人。可能在心底,她也觉得王大亮做得不是件错事。

  渐渐地,沈艳也加入了巡河的工作。

  夫妻俩每天开船在运河水面打捞垃圾

  虽然家里的十亩田已经让她应接不暇,但是在闲下来的时候,她很愿意和丈夫一起去巡河。

  从最初的打手电“迎一段”,到骑电动车去接晚归的丈夫,现在已经学会了开船。

  “巡河辛苦不?”记者问。

  “咋不辛苦呢,夏天顶着大太阳,冬天河面的风吹着手都皴了。但也有乐趣,水干净了,看着心里敞亮。”

  而王大亮回应的浪漫就是“不让她挂心”。

  一年冬天,王大亮下午摇着小船去巡河,回来的路上,河面起了雾。这时对面驶来一艘拉煤炭的大船,等他发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掉头了。

  “要撞上的一瞬间,我一把用力推向大船头,借这个力,小船一下被推出了大船的航道。”

  大船过去了,王大亮才发现自己后背心都是湿的——万一被大船压了过来,万一自己没及时推了那一把,命肯定就没了。

  但回家后,他并没有告诉妻子发生的一切。

  “这个人哦,过了好几年才说。”沈艳嗔道。

  “我不能让你总挂心。我这辈子最对不住的人就是你了。”说着,这个一米八的汉子眼睛突然湿润了,“不说了,不说了!”

  王大亮对家人的愧疚或许是他一辈子都无法释怀的。他说:"巡河的事情总得有人去做,为了运河的清澈干净,为了让乡亲们和庄稼都喝上干净的水,我这个小家舍了!"

  夫妻俩每天在运河水面打捞垃圾

  大运河水,流淌着他简单又崇高的信念

  一个扩音器、一部望远镜、一只手电筒、还有一个播放器,就是王大亮巡河四件宝。

  播放器是父亲留给他的。

  王大亮的父亲留给他的播放机

  “巡河路上,听着解解闷!”

  王大亮最爱听的,是屠洪刚的《精忠报国》,现在他觉得“巡河也是一种报国”。

  王大亮家里养了七条狗。

  王大亮养了7条犬

  “有人经常趁着夜里往大运河倾倒垃圾。狗一叫,倒垃圾的人就会有所顾虑,我们听到后也可以及时起来去制止。”

  有一年腊月,深夜,狗一直叫。

  他急忙起来,披上衣服出门,只见一辆货车正沿着小路下了河堤。那段时间偷偷往运河里倾倒废水的特别多。他警觉的走上前去。

  “你们是干什么的?”

  “我们过来给车加点水。”回答的人说话间有些迟疑。这也验证了王大亮的判断。

  “你们是想往运河里倒废水的吧!”

  听到王大亮这么说,突然又从车上下来两个人,恶狠狠地说:“你是谁呀?少管闲事!”

  妻子拉了拉他的衣服,示意他不要再说,毕竟对方有三个人。王大亮却语气坚决。

  “不要管我是谁,你们想往河里倒废水就不行。我这就打电话给环保局。”

  三人一听对方是个不怕的,又听说打电话给环保局,也就骂骂咧咧地上车离开了。

  还有一次,有个企业听说王大亮很难缠,托人找他说情,想把废水排到运河里。王大亮坚决不理。

  企业老板急了,竟打电话来恐吓,扬言要找人来收拾他。

  事后,别人问他,“你不怕吗?”

  “怎么能不怕呢,可我一看到远处的大运河,就觉得自己是对的,自己应该这么做。是大运河给了我勇气。”

  大运河给他的又何止勇气?更赋予了他简单又崇高的信念。这信念照亮了他的巡河路。

  2021年,他被推举为县政协委员。

  这让这位运河汉子感到了莫大的光荣。

  王大亮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

  经过前期多次查资料、调研和走访,他交出了题为“加强运河环境治理 筑牢水之源保护”的提案。

  在提案中,他倡导大家“为运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也综合各方建议,呼吁政府和企业为从事公益事业的应急救援队提供相应物资和经费的帮助,以及相关专业的培训。

  因为,他太清楚志愿服务背后的清贫和不被理解。

  王大亮组织成立的三个基地

  今年1月26日,王大亮换上一身干净的衣服,带上关于大运河的提案,走进了县两会会场。

  “索县长在作报告时说,沛县在国省考断面水质优III类比例达100%。我听了很自豪,因为我觉得我也出了一把力。”

  王大亮黝黑的脸露出兴奋的赤红。

  这些年,一直巡河的王大亮惊喜地发现,运河边上的鸟越来越多了,斑鸠,水鸡子……一些前几年“逃离”的鸟儿又回来了。

  而更惊喜的事情,就是手压井压出的水越来越甘甜了,烧出来的水几乎没有水碱。

  “我们家的手压井就打了十米深,而运河也差不多十米,我们喝得就是运河的水。”王大亮手舞足蹈地比划着,眼睛里亮晶晶的。

  刚见到王大亮时,我还在疑问,这个44岁的汉子为什么眼神这么清澈?

  而此时,我已经有了答案。

  因为他的心里始终装着那一湾碧波。

  记者手记

  致敬每一个守护生态的“王大亮”

  在徐州沛县京杭大运河段,王大亮一家三代在接力守护着这一湾碧波。

  在铜山区徐山,刘继忠继续着父亲刘开田的嘱托,在石头山上绣出了一片绿意盎然。

  在睢宁岠山,周云鹏守护林地27年,用不歇的步履丈量出一片片绿的奇迹……

  每一条河都有了河长,每一片绿都有了林长,护林志愿者、护河志愿者的队伍不断地壮大。

  而曾经嘲笑王大亮们“憨”的村民,现在已然成为“绿色发展”的践行者。

  徐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五年来,铁腕治污打响蓝天保卫战,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全省领先,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生态修复治理创出徐州标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扎实推进,荣膺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人居奖。

  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我知道,这背后是一个个“王大亮”的无私奉献和崇高信念。

  向他们致敬!

标签:
责编:李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