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要报|“五育并举”助力新时代资助育人全面发展
2023/05/19 11:0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新时代资助育人工作体系的优化提供了新视角。坚持将受助学生的德行培育、智力提高、体魄强健、审美境界提升、发展潜能及创造能力激发全面发展进行整体统筹,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是适应时代变革需求的必然之举,也是优化资助育人工作体系的有效途径。

困难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薄弱,其成长中的教育需求更值得关注。只有聚焦他们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不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能力提升培训,才是对学生进行增能、赋能的有效形式与途径。通过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资助模式,已形成“奖、助、勤、贷、补、免”等多种形式结合的立体化资助体系,实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的保障型资助。随着我国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实施,我们大力推进精准资助的同时,还将“立德树人”切实融入学生资助工作,实现从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从输血到造血、从助人到铸人、从扶贫到扶志的转变。通过“五育并举”全面化的育人模式,以资助育人为基础、以思政育人为补充、以“资助德育”“资助智育”“资助体育”“资助美育”“资助劳育”为载体的育人体系,进一步深化资助育人与五育并举的融合,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德育是人的精神灵魂,是思想政治工作育人育才的中心环节,它要求学生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品德修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落实“五育并举”必须以德育为主导,让对困难生的思想引导及心理援助成为资助育人的主体,打造融经济资助、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于一体的新实践平台。智育应当与其他几育相融合,为德育提供理论基础,为体育建立科学的方法和训练体系,为美育创造审美情趣,为劳动教育培养实践本领和技能素养。以共性帮扶为基础,以个性帮扶为特色,精准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成长需求,细化、深化对学生的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涯规划、生活指导、心理疏导等,有的放矢地引领学生发展,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个性化、亲情化、全方位的引导和服务。

由于经济压力大,贫困学生容易出现敏感自卑、意志消沉、自闭孤僻、焦虑不安等不良心理与情绪,这不仅影响学业的顺利完成和个性品质的发展,也不利于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学校开展能够化解学生生活困境、具有专业特色的育人实践、提升受助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功能性的资助育人项目,助力学校资助育人工作守正创新。大力拓展资助育人新路径,推动学校全员参与、各部门配合,各教育教学环节统筹协调,通过“校地联动”“部门联动”“师生联动”构建资助导师队伍,为受助学生搭建培根铸魂、启智增慧、成长成才平台,培养造就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构建主要以“点对点”沟通和“面对面”拓展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实践+资助”和“网络+资助”的双渠道路径探索,从识别贫困类型、把握学生需求入手,以保障型资助为基础,根据学生家庭状况、性格特征、发展需求等,对有需求的学生设计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资助包”,提供团体性、长期性、精准化的教育帮扶,开展多元化线上活动宣传和线下活动实践,从学业、就业、心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育人,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实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对家庭困难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精神激励、能力培养。积极搭建思想品德素质模块、业务能力素质模块、体质健康素质模块、文化艺术素养模块、劳动实践能力模块。这些育人模块不仅拓展资助育人的广度与深度,还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资助育人格局。

资助工作需深入将“扶困”与“智志双扶”相结合,创新资助工作模式,逐步转向以促进学生成长为导向,把握学生不同学段资助、不同时期资助、不同类型资助、不同问题解决、不同形式开展的资助育人内容产出,满足学生在素质提升、情感畅通、心理健康、人格完善等方面需求,进一步深化资助育人工作内涵。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受助学生反哺搭建了广阔平台,做好资助育人典型人物宣传,用身边人、身边事讲好资助育人故事。通过引领教育、励志教育、感恩教育、强能教育、诚信教育等活动的开展,促使资助与育人相融合,努力构建以“资助、励志、强能、感恩”为一体的“立体化”资助教育实践体系,促进实现学生资助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与学生成长成才相结合,与学校稳定发展相结合,从而更有利于学生成就感获得、自尊心保护、感恩意识培养、奋斗精神养成,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能力的全面提升。

苏扬婧(作者单位:常州大学;本文为202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项项目“‘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精准资助育人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2SJSZ0612〉)

标签:
责编:印丹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