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要报|五项举措创新“浸润式”大思政育人模式
2023/07/18 09:2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高等学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具体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新时代常州大学通过实施创新思政“主渠道”、善用红色“大课堂”、打造媒体“新样态”、优化育人“大环境”、搭建资源“大平台”等五项举措,聚焦思想浸润,多维度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模式,共同构筑思想政治基础。

  创新思政“主渠道”,筑牢信念凝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近年来,常州大学持续深化思政课程综合改革,创设一批富有特色的精品课程,设立“传承红色基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程,积极探索实践教学课程建设,持续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等课程,在思政课堂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作用,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全覆盖。学校立足石油石化办学特色,以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为着力点,把体现石油精神的石油人物、石油故事、石油历史融进各类课堂;进一步用好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将老一辈革命家、实业家、科学家的精神气节融进各类课堂,把红色文化之“盐”融于专业教育之“汤”,促进形成学生全面发展的立体式“育人大网”。

  善用红色“大课堂”,打造品牌润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常州大学实施红色文化“五融”工程,充分用好校内外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社会大课堂开展红色实践教学,做强做精常大“十红”育人品牌。将红色美育和艺术类课堂实践巧妙融合,把红色文化融汇到文艺作品、展陈展示等专业创作中,达到“以美为媒 红色润心”的育人效果。原创红色歌曲《信仰》在沪苏浙皖一市三省的革命博物馆、纪念馆,以及大中小学校等广泛传唱;创作红色音乐剧《白云溪上》将“常州三杰”的故事搬上舞台;举办“信仰之美”百件艺术作品展,展现百年党史中波澜壮阔的瞬间。与国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司合作签约成立馆校合作联盟、红色文化研究践行基地,在全国共建馆校合作单位和革命场馆并与常州市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现常态化、长效化的红色浸润。持续办好革命文物融入“思政课”全国百馆百校红色讲坛、46种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展、“330特色活动”等红色文化品牌活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打造媒体“新样态”,网育新人有温度。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育人的重要阵地和载体。常州大学实施“互联网+思政教育”计划,持续开展“网络思政课堂”建设,大力加强新媒体建设,运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视频号、“两微一抖”等宣传矩阵,推进报网融合,形成传播矩阵,引导师生学思践悟,发挥新媒体在师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积极组织全校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鼓励学生多创作品、多出精品。在各大媒体平台主动设置议题,创设“凝心聚力谋发展 砥砺奋进再出发”“理论园地”等栏目,推出“创新创业”“科技创新”“学习热议”等专题,及时将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治国理政的最新成果、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等传播到师生中去。

  优化育人“大环境”,润物无声有氛围。大学校园是师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环境是高校育人的直接资源。加强校园环境建设,释放环境育人巧实力,是新时代推进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途径。学校在校园显著位置、电子屏、宣传栏等展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风校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高校文明校园创建等内容,打造“情景式”“沉浸式”思政课堂,让思政教育润物无声。创造性地开展思政“墙”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好全校各栋楼宇的每一面“墙”,把学校精神、办学特色、育人成果等用图片、文字、绘画、实物展示、电子屏交互等形式多样化呈现,让每一面墙会说话、有故事。统筹推进常州地方名人冠名学院的文化传承,深入挖掘名人精神内涵,融入思政课程建设,在全校营造“时时都是思政课、处处都有思政味”的优良育人“大环境”,推进“三全育人”取得实际效果。

  搭建资源“大平台”,“三进”“三入”育新人。常州大学持续推进各类资源平台建设,着力推动社会优质资源向育人工作汇聚,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学校积极参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发挥好全国首家近现代史与红色文化研究院、省内首家部校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文化培训学院、苏南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吴智库等十余个平台载体功能,先后牵头成立“常州市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联盟”“在常高校党建联盟”,推动组织共建、资源共享,集聚人才优势,着力构建校地合作的大思政育人共同体;通过专家论坛、学术交流、咨询报告、教材编撰等举措,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三进”“三入”,引导广大师生切实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转化为思想自觉、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

  蒋 琳(作者为常州大学学工部部长、学生处处长;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019SJA1103〉、常州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院课题〈CDGZ2019006〉)

标签:
责编:张晓蕊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