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思政教育有机融入智能建造专业
2023/07/28 08:47  新华传媒智库  

  高校“课程思政”改革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举措。当前,智能建造已成为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在智能建造高速发展的推动下,智能建造专业应运而生。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面对智能建造专业“新工科+课程思政”人才培养新要求,应全面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格局,为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助力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突出价值引领,坚定课程思政大方向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引领课程思政建设大方向,回答的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基于此,智能建造专业课程思政目标要坚持育人与育才相统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建构涵盖国家意识、社会价值、个人素养教育教学三方面内容的课程思政体系,即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爱国情怀,培育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匠心精神,使之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又红又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完善顶层设计,保障课程思政支撑力

  学校、院系是课程思政建设顶层设计的主体,要按照《纲要》要求,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做好整体规划,科学系统地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一是建立制度保障。将课程思政建设融入人才培养的整体发展规划和教育教学的管理制度中,把构建课程思政工作作为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学科建设、专业发展的重要考核指标,通过制度保障课程思政的落地生根。二是压实主体责任。充分发挥智能建造专业负责人对专业建设的组织引领作用,抓好专业层面的课程思政统筹建设,抓好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思政示范建设。三是发挥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坚强堡垒作用,构建“党建+专业”引领机制,让教师党员成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先行者和示范者,带动更多的教师全员主动参与,推动课程思政不断深化。

  夯实人才根基,建强教师队伍主力军

  “专业+课程+思政”,激发专业教师内生动力。增强课程思政意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课程思政纳入专业教师岗前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等,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实现育人和育才的统一。强化素质能力提升,加强专业课同思政课教师的协同合作,搭建教学相长平台,打造更加专业的协同育人团队,使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不断提高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实现从“教书匠”到“大先生”的转变。

  “大师+劳模+工匠”,打好多元师资组合拳。打造“砼建匠心”导师工作室,邀请土木建造领域的大国工匠、全国劳模进学校、上讲台,为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促进课程思政元素转化为课堂教学实践。依托省智能建造重点产业学院平台,建立校企人力资源共建共享机制,聘请行业专家担任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配合,开展专业素养教育和生涯规划指导,培育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又红又专的工程人才。

  注重精准实施,彰显课程思政特色化

  聚焦国内外建筑行业与学科发展态势,围绕“智能建筑、智能设计、智能施工、智能运维”建筑业转型发展特征,建立以土木工程专业为基础,融合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自动化等多学科交叉“特色型”课程体系。以“专业思政+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为导向,以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需求为引擎,建构智能建造专业“知识+能力+素养”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科学设计公共基础课程、通识课程、专业课程等各类课程的思政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课程考核各方面体现思政元素。充分挖掘学科专业和课程思政元素融合点,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相统一,把爱国情怀、文化自信、社会责任、工程伦理、工匠精神等经典案例和创新创业教育案例融入教学设计,实现专业特色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同频共振、协同并进。

  突出内外贯通,铸造专业育人“大熔炉”

  聚焦“课堂传授、科研引领和实践探索”三个维度,探索“课堂实践融合、校内校外融合”全方位立体化课程思政模式,整合各个课堂的有形和无形资源,畅通育人渠道,凝聚育人合力。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引领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丰富课程育人素材,将课程思政的育人元素全过程融入课程教学、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各教学环节。与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等行业领军单位建立专业实践教育基地,让学生走进企业、参与项目,实现课堂和实践的深度融合,打造集理想塑造、社会实践、技术培训为一体的校外育人基地。将国家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现场融入课程建设,构建行业企业深度融入、科产教资源高度联动的“课程思政”模式。

  王巧云(作者单位为南京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与控制科学学院;本文为南京工业大学教改立项建设课题—课程思政专项〈20210241〉、南京工业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SZ20200315〉阶段性成果)

标签:课程;思政;铸造专业
责编:封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