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2023/08/11 18: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正确的方向指引。在此实践进程中,必须强调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下简称“传统文化”)相结合。传统文化内涵丰富、价值深远,与科学社会主义高度契合,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变革,在当代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从马克思主义传播视角看,传统文化能在自身的传承发展中不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厚重的文化根基、必要的文化滋养和坚实的思想基础,并能结合自身的创新实践持续注入活力,提升时效性,推动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式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实现提供正确的方向引领和思想指导,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发展动力。

从传统文化赋能角度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仅能在文化的传承中持续丰富指导思想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表现,而且能在文化的创新中不断凸显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发展实际之间的契合,在为马克思主义注入生机活力的同时展现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性和先进性,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第一,传统文化赋能可从文化传承角度持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注入活力,在丰富其文化内涵的同时凸显其时代特征,不断厚植其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自信根基。随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能获得源源不断的生机,在文化的多元创新中坚守正确方向。第二,传统文化赋能从科学社会主义角度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和指导性。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能带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高质量实践,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性和真理性,还能从社会发展角度凸显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价值。第三,“两个结合”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的在新时代开展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完成伟大复兴任务的必然需求,所以,新时代传统文化赋能可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有效实践,助力中国高质量完成奋斗目标。

坚持文化自信,

创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只有在民族和国家特色的保持中、在历史文化的传承中才能保持强大的生命力。新征程背景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已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遵循。同时,传统文化蕴涵的多样资源和多元形式与科学社会主义高度契合,国家在推进文化自信的过程中不断强调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在推陈出新中焕发文化精神的蓬勃生机,也持续为马克思主义提供着丰富的文化滋养。所以从传统文化赋能角度来看,需坚持文化自信,在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注入活力。一方面,坚持文化自信要求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坚守传统文化精神根基。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承载着民族根基,应以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为立足点,在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丰富文化内涵,加大传统文化保护力度,重视传统文化保护性传承,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从文化自信源头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注入活力。另一方面,坚持文化自信要强调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彰显文化自信生机活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既是新时代新征程传统文化进步的重要途径,又是传统文化赋能的有效策略。在创新中传承、在创造中转化,能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提升传统文化的时效性。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也应以创新传承传统文化为发展导向,在推陈出新中焕发传统文化的生机,在创新变革中凸显文化自信的时代特征,并在传统文化新内涵、新形式的支撑下,展现与时代背景的契合,供需平衡,实现具有活力的新发展。

重视特色实践,

铸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实践没有止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以“两个结合”为立足点,把握“六个坚持”,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理论。尤其是在传统文化赋能视角下,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为引领,在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中铸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切实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注入活力。首先,应重视实践,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实践,在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社会实践中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这就要求树立实践导向思维,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立足点,在分析当前国家建设面临的形势、解决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既以实践检验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程度及其理论的科学性,又在深入实践中带动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助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持续深化。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出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融合结果,在文化赋能视角下开展新篇章、实现新发展,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建设及其指导下各类实践的深入开展。为此,应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质量实践,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氛围,结合思想理论的指导和社会实践的深化,既检验传统文化内涵及精神的时代性,又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注入活力。

深化以人为本,

激发中华儿女创造热情推动创新实践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其以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为立足点;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内涵丰富的民本思想,体现出人民群众在经济发展及文化传承层面的重要作用,为赋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基于此,以传统文化注入活力,更需要持续深化以人为本理念,激发中华儿女创新传承中华文化的热情,结合广泛的社会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凝聚力量,最终助推高质量发展。第一,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的“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思想为指导,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以人民为中心理论契合传统文化赋能的理念要求,推动中国化时代化新征程,在指导思想的持续创新和不断发展中带动社会进步。第二,应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结合伟大实践带动传统文化的创新实践,真正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活力。人民群众是创造者,其智慧结晶彰显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当代使命,党和国家各级机构应带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实践,引领人民群众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并指导其积极传承传统文化、创新传统文化,以民族精神凝聚力量,以强国建设激发热情,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体现发展活力。第三,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文化传承的主要力量,人民群众应明确自身主体地位,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自身所处的位置发光发热,在集体创造和智慧凝结的过程中丰富传统文化时代价值,切实注入活力,真正推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系统化创新,形成指导中国式现代化奋斗目标实现的强大思想武器。

刘彦平(作者为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标签:
责编:印丹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