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计划”赋能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
2023/10/28 00:09  新华传媒智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历史悠久,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是国家最早一批建立的化学工程学科点,创始人时钧院士是我国化工学科倡导者之一。新时代,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实施“筑梦计划”,构建了“齐心塑梦”“人文传梦”“育英强梦”三位一体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从价值塑造、能力培养以及知识传授三个角度,全方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齐心塑梦”:以价值塑造为核心,固土强基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引用这句古语来强调人才培养中“育人”和“育才”有机统一的重要性。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广大青年学子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仅要有知识有能力,更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担负着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理应将学生价值塑造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并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齐心塑梦”计划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融合“忠党爱国、淡泊坚韧、求实惟先、扶掖后学”的理念,打造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科学引导学生厚植爱党、爱国情怀,自觉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当中,实现更高的价值追求。与此同时,学院还着力推动构建了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以高质量党建强化价值观塑造,确保党的教育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高校有效贯彻落实,持续发挥自身作为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以及研究生第四党支部作为“第二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的引领和带动作用,矢志将基层党组织锻造成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深层次激活全院师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兴国之责。

  “人文传梦”:以能力培养为导向,聚沙成塔

  能力培养是上述“三位一体”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新时代,学生能力的培养应跳出“以知识为本位”的传统教育理念,转向更具开放性特征的综合能力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对人才数量、质量、结构的需求是全方位的,满足这样庞大的人才需求必须主要依靠自己培养,提高人才供给自主可控能力。这对于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校而言,既要帮助学生打牢基础,学到真学问、掌握真本领,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广博的学识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修炼身心,提高审美品位,提升洞察能力,拓宽视野格局,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实践中,学院的“人文传梦”计划一方面以“人”强基,以“招生—培养—就业”为主线,围绕人才选拔、学风建设、心理健康、安全教育、就业指导等全方位强化学生基础能力培养,另一方面以“文”提优,邀请名家大师、专业教授从文学、历史、艺术等多学科多领域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该计划实施以来,学院从获评校级“书香学院”,到获得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江苏省省级先进班集体等荣誉,再到在第二十届江苏省运动会中荣获网球、游泳比赛金牌,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得到有效的印证,形成了“人才素质提升—培养标准拔高—育人实效增强”的良性循环。

  “育英强梦”:以知识传授为主线,破土冒尖

  高校是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肩负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和主要责任。近年来,学院“育英强梦”计划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依托学院既有学科优势,采取专题报告、科学实验、研讨交流等多样形式育优培优,坚持将专业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科研思维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培养出一批具有“扎实基础、创新思维、国际视野”的一流化工英才。集聚国家级教学名师领衔的一流师资力量,学院实行“一对一”教授导师制,并与国外相应科研领域优质的教育资源开启了强强联合培养模式。自“育英强梦”计划实施以来,学院学生多次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家级赛事中获奖,并在国际顶级刊物《Science》和《Nature》上发表专业文章。该计划的实施不仅培养了学生完善的人格、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担当,还帮助学生积累了深厚的科学知识和专业素养、超凡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广阔的国际视野和竞争力,为引领化工行业创新发展,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储备支撑。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新时代新征程上,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将持续优化完善“筑梦计划”,进一步将“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落实落细,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自身的专业所长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学院力量。

  季青春 戴云(作者单位均为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招生考试研究分会课题〈21ZSZKYB06〉、南京工业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SZ20230101〉阶段性成果)

标签:培养;学院;工业大学
责编:封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