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政谏言|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互构
2023/04/18 08:00  新华传媒智库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使命与挑战。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就是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关键一环,其与思政课程的协同互构既是教育生态的革新,也是育人智慧的升华。

  把准“主基调”,深刻认识两者的“互构”关系。高校是立德树人之所,课程是育人的最基本、最普遍的实施载体和组织形式,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共同承担着培根铸魂育新人的神圣使命,在角色定位、职能作用等方面相互补充。一是“关键—主体”的地位互构。课程思政是实现铸魂育人的主体部分,通过牢牢把握思政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地位,充分挖掘其他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程相互配合的问题,从而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二是“显性—隐性”的内容互构。思政课程的重点在“思政”,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更多地要以旗帜鲜明的显性教育来实现,在政治方向和思想价值方面为其他课程的建设发展起到引领带动作用;课程思政的灵魂是“育人”,依照课程的特点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更多地要通过隐性教育来实现,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起到协同育人的作用。只有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相互配合、相互借力,才能形成协同育人的整体效应,从而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中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立体化育人。

  抓好“主阵地”,发挥思政课程的“领舞”作用。思政课程集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于一体,是培根铸魂的专门课程,在价值观引导过程中发挥着“群舞中领舞”的作用。有效发挥思政课程的引领示范作用是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形成同向之力的基础,这对深化思政课程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州大学全面深入推进“15551”思政课程综合改革,从课程资源、教学方法、教学平台等多方面开展综合改革,不断推动思政课教学“守正创新”。一是建设高品质思政课程。积极凝练思政课教学新理念,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课程,立足红色文化办学特色,不断推出“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系列讲座”“全国革命纪念馆馆长进课堂讲‘红课’”“百家馆校革命文物周周讲”等公共课、专题课和精品选修课,打造思政金课。二是推进特色化教学改革。建构“课内专题式理论教学+课外在线交互式学习+校外融入式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思政课模块化教学法,强化教学效果;通过设立“传承红色基因”思政课实践课程,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常州大学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

  筑牢“主战场”,实现课程思政的“共振”效应。课程思政作为一种科学育人理念,不是要求每节课都“饱和思政”,而是要着眼于“一节课、一门课到一个课程体系”的关系。有效发挥课程思政的合力作用,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变为一个协调同步、全面融合的过程,在价值观培养中实现“共舞中共振”效应。常州大学成立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积极构建显性思政和隐性思政相结合的全课程育人格局。一是积极培育“常大样板”。做好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和示范课程建设,深入挖掘不同学科门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综合型大学和传统专业学科优势,全方位打造具有责任意识、创新创业、红色文化等常州大学特色的课程思政、专业思政一体化育人体系,切实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和落实到所有课程之中。目前,学校67个专业,3100门课程100%实现课程思政。二是全面实施改革试点。实施“互联网+”课程思政改革、课程核心素养改革、课程思政重点教材培育等试点工程,设立专项资金推进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改革,培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高品质项目;实施“课程思政结对工程”,推动思政课教师与基层教学组织结对,实现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共建、同向同行,让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中从外围走进核心、从外塑走向内驱。

  建强“主力军”,激发协同育人的“主体”活力。教师队伍是推进课程思政的主力军和关键因素,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直接决定了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常州大学注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增强育人者对课程思政的价值认同的同时也不断加强其在专业上的有效育人能力。一是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学校建立“共建共享共用”的合作机制,让思政课教师自觉承担起“领舞者”的角色,实现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的互通有无、相互学习,形成育人共同体;通过专家论坛、教学技能大赛、政治学习、专业培训等多种方式强化专业课教师的“传道”意识和能力,引导教师找准各学科蕴含的思政元素,自觉把价值引导之“盐”融于专业教育之“汤”,打破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孤岛效应”。二是建立多维度课程思政考评激励机制。健全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把“课程思政”纳入评教、评学指标,纳入领导干部听课、教学督导听课、同行听课评价指标,在教学成果奖、教材奖、教学名师等各类成果的表彰奖励工作中突出课程思政要求,激发育人队伍的活力。

  郑国中(作者为常州大学商学院教授)

标签:课程;育人;思政课程
责编:封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