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政谏言|以国情教育助推来华留学高质量发展
2023/05/16 08:52  新华传媒智库  

  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的国际学生回信,欢迎他们多到中国各地走走看看,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同时把他们的想法和体会介绍给更多的人,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强调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鼓励国际学生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凸显了国际学生中国国情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国际学生中国国情教育的内涵

  全面、客观、准确地向国际学生传递中国的现实情况,着重介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弘扬优秀的中国文化与价值观念,讲清中国道路,传递中国善意,引导国际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从而为实现传播中国好声音、“中国文化走出去”等宏伟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开展国际学生中国国情教育的必要性

  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需求。国际学生是中国发展的见证者,他们是中国故事的创造者、言说者、守护者和传播者,他们眼里的中国和口中的中国具有更好的说服效果,更容易被本国接受、扩散,远远比大众媒体传播的中国让人信服。重视国际学生群体的思想工作,培养知华、友华、爱华、助华的国际人才,让国际学生成为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者、中国对外友好交往的使者,不仅是对外展示中国形象的需要,更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需求。

  人才培养的需求。2018年教育部《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中要求,国际学生应当熟悉中国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中国国情和文化基本知识,了解中国政治制度和外交政策,理解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公共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法治观念和道德意识。

  “走出去”企业的需求。中国经济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企业积极“走出去”已经是大势所趋。“走出去”企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这些企业需要懂中文、了解中国文化,熟悉海外市场的语言文化,同时也能够开拓海外市场的人才。国际学生正好具备以上特征,因此,国际学生已经成为中国“走出去”企业心仪的招聘对象。中国“走出去”企业应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才能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

  创新国际学生中国国情教育路径

  一是做好中国国情教育顶层设计。国际学生中国国情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一协调校内外各方力量,实现国际学生中国国情教育的全员、全程、全方位培育。高校内部应建立“学校统筹、部门联动、学院推进”的运行机制,也离不开政策及人、财、物全方位立体支持。对外需要深化与政府部门合作,积极获取政府支持,构建高校、教育主管部门、政府三方联动平台。只有建立了系统完备、有机衔接、科学规范的顶层设计,才能确保中国国情教育落地见效。通过顶层设计,推动中国国情教育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二是完善中国国情教育课程体系。中国国情教育课程体系需要精心设计,明确课程体系的目标性、适应性、层次性和阶段性。课程内容要充分考虑国际学生不同的文化背景、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力争做到客观、真实地展示立体、全面的中国;课程形式要将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结合起来,增加师生的互动性和课程的体验感,使国际学生切身感受当代中国的发展与变化;要注重教材建设和线上精品课程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国情教育品牌。高校应建立“认知+实地走访”“认知+文化体验”和“认知+社会调研”的中国国情教育课程体系,培育国际学生“中文学习”和“讲故事”的双能力。

  三是建设好中国国情教育师资队伍。中国国情教育师资队伍是开展国际学生中国国情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其中教授中国文化、中国概况等课程的教师是国情教育第一课堂的主导者,留学生管理人员、辅导员是国情教育第二课堂的主导者,这三支队伍对国际学生群体比较了解,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学生教育管理经验,三支队伍的建设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国际学生中国国情教育的成效。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应重视对国情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加大国际传播培训力度,同时在绩效考核、职称评审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进而调动三支队伍高质量完成国情教育工作。

  四是突出中国国情教育的地方特色。中国幅员辽阔,地域特色文化显著,人文气息浓郁,国际学生对中国国情的感知往往始于对地方经济文化的感知,而且他们从心理上更容易接受所在城市的文化。地方民歌、地方饮食、地方茶艺、地方风俗等应成为国际学生中国国情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依托地方文化特色,擦亮国情教育的地方名片,有助于扩大地方特色文化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通过中国国情教育引导国际学生感知当代中国发展的脉搏,增进他们对当今中国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全面客观地了解中国国情,是将国际学生培养成为知华、友华、爱华国际人才的重要环节。开展国际学生中国国情教育,是提升高校服务外交工作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塑造中国国际形象的有效途径,更是推进来华留学教育提质增效的重要内容。高校应创新工作思路,丰富方式方法,积极构建国际学生感知中国体系,打造国际学生感知中国国情教育2.0版本。

  李波 储志新(作者单位:常州大学;本文系2021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来华留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1SJA1225〉阶段性成果)

标签:中国国情;学生;国情
责编:封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