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参考|以软实力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实践提质增效
2023/05/16 09:33  新华传媒智库  

  对标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争当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实践的引领者,南京需要不断强化自身发展内核。软实力的“硬核”作用,在城市发展到高级阶段后更加凸显。南京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人均GDP、研发投入强度、人均期望寿命等“硬”指标均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前提下,着力打造具有鲜明标识的城市软实力,可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南京实践提质增效。软实力建设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展现南京人的时代追求、彰显城市人文特色、弘扬城市坚韧品格,用无形的力量汇聚新时期南京城市发展的强大内核。

  打造城市共同体,

  强化城市主角使命感

  城市软实力建设应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把准人心工程的关键,“双向奔赴”共创城市美好生活。通过发起厚植城市精神、锻造城市品格的城市行动,让广大市民在组织参与活动中体现价值,增强“人民城市”的主角意识与使命感。通过开展“典范城市精神”献策活动,促进城市主角的多方位参与,激发市民澎湃活力,形成城市文化自觉。通过面向海内外寻找城市发展“合伙人”,构建未来永续发展的共同体,携手创业创造,共享发展红利,激活城市软实力的载体场域,助推创新集群驱动的南京城市软实力提升。

  传承弘扬城市文化脉络,

  构筑南京“顶级文化地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历史文化“与现代化建设交相辉映”“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南京在传承弘扬城市历史文化的过程中,应以全球城市网络为坐标系,加快整合已有的世界文化遗产城市、世界和平城市、世界佛教文化城市、世界体育名城、世界文学之都等世界级的城市名片,对标国际知名城市的成功经验与做法,实施“顶级文化地标”战略。推动以明孝陵、明城墙、云锦等为主要代表的文化遗产进一步走向世界;打造以红色文化、和平文化、青奥文化、佛学文化等为内涵的文化地标,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的全球影响力。

  实施城市空间赋能工程,

  优化南京文化载体能级

  城市空间形态作为文化载体和传播平台,承载着城市文化的生命力和灵魂。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城市空间的塑造提出,要“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城市记忆与城市活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空间与城市人的互动。应从改善城市形态和空间定位出发,围绕长江文化带、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加快全方位、全体系的“扬子江大都市”城市意象塑造。通过推动历史文化街区形象功能升级,开展文化旅游资源整合推介,加速建设“山湖一体”型中央生态文化公园,拓展南京文化空间形态,优化提升软实力建设载体的能级。

  构建高品质人才生态,

  叫响“人到南京更出彩”

  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人才对城市的向往度,是城市软实力的直接体现。建议打造“人到南京更出彩”的双创人才品牌,树立全球英才向往的创新之都形象。聚力打造重大科创研发载体平台,促进高水平的产才融合、产金联动与产教结合,形成各类拔尖人才的集群带动效应,营造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人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人才精准服务,突出人才公共服务标准化、提升便捷性,聚焦解决人才及家庭在住房、教育等方面痛点问题。发挥南京人才培养高地的优势,实施海外与本土联动的引才、育才、留才工程,打造人才集聚的强磁场。

  提升城市“善治”效能,

  建设“全龄友好型典范城市”

  全面推进城市软实力建设,需要强化南京在全省“首善之城”的“首善之治”使命担当,全面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要不断提升城市的善治效能,着力在社区营建上下功夫,深化“邻里社区关系”建设,强化普通市民的心理归属感和安全感,共建共享、共鸣共情,不断提升城市“韧性”。要积极推进“全龄友好型城市”建设,把以人为本具体化、具象化、细节化,在城市空间设计、公共服务供给、社区环境共建、群体社会交往等方面体现出城市对各个年龄群体的尊重、包容和温度。

  深化文明典范城市创建,

  锤炼推广城市精神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有城市精神”。在政府层面,要以大历史观锤炼城市精神,坚持“植根历史、聚焦现实、引领未来”的原则,在争创全国首批文明典范城市过程中,充分展现南京人的时代追求、彰显人文特质、弘扬城市品格。在社会层面,开展深化市民修身行动,以在各行各业厚植“文明典范”的市民形象为抓手,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实。在社区治理层面,强化“社区是家”“城市如家”的家园理念,打破邻避障碍,将建设文明典范城市的公众合力,转化为城市精神的践行与历练。

  讲好城市故事,

  提升南京对外传播效能

  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聚集外部资源,从南京城市国际化营销的战略高度,实施国际传播计划,持续提升全球叙事能力。建议着重从构建城市发展传播品牌,推动城市对外友好交流,全面提升城市叙事能力等角度来为城市软实力提质赋能。开展“南京叙事”传播计划、设立城市文化IP创作奖励扶持机制,发布南京城市文化IP创作目录指引等。通过建构高度开放、创新驱动、文化包容、生活舒适的城市形象,以生动的“城市故事”来展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南京的有为和担当。

  (作者单位:任航,南京邮电大学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朱明、刘阳,中共南京市委研究室)

标签:文化地标;顶级文化地标;南京
责编:封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