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政谏言|以绿色生活方式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3/06/16 09:2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经过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我国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持续深入推进,我国已进入了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推进生态环境改善由量到质、增进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关键时期。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以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为价值追求,美好生活的实现就应当推动形成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建立在更高层次的生活状态基础之上。因此,通过构建绿色生活方式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仅是对资本逻辑主导下异化生活方式的现实超越,也是对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等优秀传统美德的继承发展,还是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彰显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方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绿色生活方式的构建提供了价值目标。马克思认为,生活方式不仅仅是个人的选择,而是受到社会和经济结构的制约,人们可以通过改变社会结构来改变生活方式。由此可见,生活方式是一个社会发展理念的具体承载形式,通过社会发展理念的指引来推动人类文明形态的更迭,是美好生活实现最重要的标志之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超越了将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仅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鲜明地体现了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属人性质,体现了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彰显和确证,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以排斥劳动、崇尚享受、过度消费等为特征的异化的、非绿色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出现,不仅伤害了身体,歪曲了道德情操,破坏了生态环境,还造成了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实现的强烈阻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问题,作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要充分认识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把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重要论述,是对以“天人合一”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智慧和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继承、丰富和发展,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现实需要,为人民群众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以实现美好生活,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引领。

  另一方面,构建绿色生活方式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现实进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一个全面、动态的系统工程,要立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发展,加快构建绿色生活方式。随着人类社会发展所经历的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四个阶段,人类生活方式也经历了人依附于自然的蓝色生活方式、人一定程度改造自然的黄色生活方式、人与自然矛盾冲突的灰色生活方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活方式这四个阶段的历史演变。绿色生活方式作为新时代生活方式变革的重要维度,是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维方式渗透到人的生活实践体系中的一种活动方式,是包括绿色生活条件、绿色生活主体、绿色生活形式等在内的生活实践体系,从具体生活领域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现实可能。因此,通过构建绿色生活方式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在绿色生活条件转型层面,要贯彻绿色空间规划,建立绿色城市发展与评价体系;加大绿色产业转型力度,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贸易体系;鼓励绿色低碳技术开发,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培育建设绿色技术国家创新中心,大力推进风能、太阳能及配套工程的建设,围绕绿色生活方式布局绿色科研专项等。其次,在绿色生活主体转型层面,要加强主体合作,政府加强绿色治理、完善绿色政策制度、健全绿色法律体系、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利用新媒体加强宣传,推动全民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绿色生活观;促进生活和消费模式向简约低碳方向转变,弘扬勤俭节约精神,推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靡之风和异化消费,努力形成全民崇尚节约的浓厚氛围;企业应自觉承担环保责任、推进生产服务绿色化、增加绿色产品供给,推广高效节能等绿色产品,加大绿色产品研发力度;加强公民的环保低碳道德建设,从对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的感知中加强自我教育,形成构建绿色生活方式的全民行动体系等。再次,在绿色生活形式转型层面,引导绿色出行,发展新能源装备和汽车制造业,提升交通智能化水平和交通工具共享水平;推进绿色消费,选择绿色产品,厉行节约,推广绿色用电与绿色祭祀;加强绿色流通,进行再生资源回收,建立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推进垃圾分类和过度包装治理;发展绿色社区,建立统一标识,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和节能改造;建立绿色交往,促进人与人之间、人与动植物之间和谐共生关系的形成。

  滕飞(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美好生活视域下绿色生活方式变革研究”〈21CKS025〉、南京市社科基金“美好生活引领下南京城市居民低碳生活方式转型研究”〈22YB19〉阶段性成果)

标签:绿色生活;生活方式;和谐
责编:封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