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2023/07/21 07:49  新华传媒智库  

  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内容,是以新安全格局打造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新时代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国家应急管理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中国幅员辽阔,地质构造复杂,气候类型多元,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生态。但地震、海啸、洪涝、泥石流、雪灾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再加上现代社会的多重风险伴生,更导致了我国公共安全领域各类不确定因素的增多。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愈加凸显。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国亟待建立完善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增强人民对安全、稳定、和谐、有序的获得感。

  新时代以来,经过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国家应急管理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基本形成。党和国家对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不断调整和完善,应对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能力迅速提高。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在实践中充分展现出自己特有的制度性优势——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家制度优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人民至上”的道德优势等均转变为国家治理优势,中国之治日益成为世界之鉴。

  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需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把人的生命安全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国家应急管理建设的始终。

  安全生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并提出“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体现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防灾减灾救灾,充分体现执政党领导组织、国家凝聚动员、政府执行推动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着眼于公共安全维护,新时代十年,国家从破解现实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着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为关心和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补短板、堵漏洞、除隐患、抓薄弱,不断推动公共安全治理迈上新台阶。

  思想创新引领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加强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科学确立了新时期防灾减灾救灾的新理念新思想,形成了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以与时俱进的思想创新指引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以战略高度、历史视角、辩证视野、底线意识树立应急管理新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未雨绸缪、居安思危。思想意识上强调防范“灰犀牛”和“黑天鹅”风险事件的发生。行动策略上强调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二是培育应急管理新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型转型。成立应急管理大学,加强应急管理的学科建设,以跨科性和专业化支撑应急管理实践;建立健全风险研判审定、洞察评估、协同防范、防控责任等机制,对突发生态环境事件进行先期处置;对重大安全风险开展源头治理,加强日常防范、源头治理和前端处理,将公共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三是构建应急管理新格局,将维护公共安全放在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中来思考,放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来把握。新时代以来,国家在灾害防治、危化品安全防控、救援组织建设、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等方面构建了完整的法律体系,严格落实各环节责任和应对措施,并在预警发布、抢险救援、恢复重建、监管执法等环节实施精准治理。

  构建支撑应急管理的现代综合防治网络

  应急管理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现代技术、平台设施、多元主体、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综合保障,统筹构建起“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综合防治网络。

  一是现代技术支撑。推进应急管理技术自主自强,加大对关键技术的研发支持,加大先进适用装备的配备力度,以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综合监测、识别、分析多种灾害及其连带的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全面提升风险预判能力,以便尽早干预。二是落实主体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对破坏性强、影响民众生活的安全事件从严问责。各单位要强化安全生产的第一意识,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建立健全重大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调查评估制度,对玩忽职守造成损失或重大社会影响的,依纪依法追究当事方的责任。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优势和专业优势,衔接好“防”和“救”的责任链条,形成整体合力。三是推动社会共同治理。坚持群众路线,将联防联控与群防群控结合起来,探索人民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安全治理的动力机制和基本途径。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朱亚丹(作者单位:常州大学)

标签:管理体系;能力建设;治理
责编:封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