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师数字素养 助推教育数字化转型
2023/09/26 09:3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高全民全社会数字素养和技能,夯实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社会基础。随着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教育模式不断受到冲击,教育数字化转型已迫在眉睫。教师数字素养是指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包括信息获取、信息评估、信息处理和信息创新等。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提供了新的载体。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和核心,其数字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和效果,提高教师数字素养和技能对传承弘扬民族精神有着深远意义。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教师可以创造出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教育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增强民族精神教育的实效性。

  整合资源,提供优质的民族精神教育资源。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助力传承民族精神的前提,是要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教育部门和各类学校应加大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开发力度,合力打造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库。加强内部资源整合,统筹学校学科专长和研究成果,搭建跨学科交流平台,将数字技术运用到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上来,引导学生传承弘扬民族精神。加强外部资源的整合,将体现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图片、照片,蕴含民族精神内涵的音频、纪录片收集起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建立数字资源的管理和分享机制,确保数字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如建设数字资源库,将各类数字资源进行分类和整理,建设在线学习平台和数字图书馆,方便学生和教师查找、使用。同时,还可以鼓励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资源进行分享,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提升能力,加大教师提升数字素养和技术能力的培养力度。高校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数字素养与技术能力的重要途径。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技术能力的培训,让教师既系统全面掌握数字素养理论知识,同时具备技术教学的能力,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辩证统一。开展教师对数据隐私和数字身份重要性识别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对数据的评估和判断数据来源的能力。可适当运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师培训,以灵活多变的形式充分发挥数字资源的共享性和交互性,不断提高教师技术教学能力。促进各高校之间的互相交流学习。例如,建立精品数字课程资源库、优秀数字教学案例资源库、优质教师资源共享资源库等,落实共建共享,全面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和技术教学能力,为弘扬民族精神做好准备。

  拓宽路径,探索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渠道。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素养已经成为每个教师的必备技能之一。为更好弘扬民族精神,需要探索更多运用数字技术来弘扬传承民族精神的路径和渠道。开设数字素养、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相关的课程,如数字工具的运用、数字资源的评估和利用、数字创新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等课程,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理解。举办数字文化创意比赛和展览,如数字艺术设计比赛、数字文化产品开发等,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和创新,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和成果,激发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技术等内容的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学习数字素养与学科融合的优秀教学模式或教学实践,探索符合我国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新路径。同时也可以借鉴国外优秀教学案例,取长补短,利用国外比较先进的数字技术或教学能力进行自身的改进与提升。

  创新方法,倡导教师运用多元化数字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需要跟随时代和科学的进步,不断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鼓励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创新教学,如通过虚拟实境技术还原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相关的历史场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和体悟民族精神。可以建立数字文化创意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进行数字创意和精神文化融合的平台。基于该平台,学生可以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创作和设计,开展数字文化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将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弘扬传承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高校也可以与社会机构合作,共同开展提升数字素养助力传承民族精神的项目和活动;可以与博物馆、图书馆、文化机构等合作,举办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相关的讲座、研讨会等活动,共享资源和经验,促进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的交流与融合。总之,从多角度、多层次、多元化的视角出发,提供更多与民族精神相关的教育活动和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才能更好促进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了教育变革和创新,深刻改变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模式。为进一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应扎实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完善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提升教师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的意识、能力和责任,制定高校教师数字素养评估框架,规范数字素养评价标准。同时,教师要不断提升数字素养,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技术教学能力,积极利用数字技术来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切实增强民族精神教育的实效性。

  张莉娟(作者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标签:
责编:张晓蕊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