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智库专家谈|以新安全格局统筹基层社区韧性治理
2023/01/10 08:33  新华传媒智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韧性社区建设作为我国基层治理面对日趋复杂的治理环境和高风险性社会现实的适应性创举,有助于更好发挥出社区党建引领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社区治理效能,吸纳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构筑起共建共享的现代化治理新格局。

  发挥党建引领,凝聚共识构建韧性社区的“权责体系”

  以南京市在近年来的相关基层治理实践为例,江宁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组建机关单位突击队,通过“整建制”派驻、“成体系”调度,有效化解了社区人手不足和能力不足问题。鼓楼区热河南路街道小桃园社区发挥“有一说一”工作室、“幸福敲敲门”党建品牌优势,以权责明晰、高效联动、上下贯通、运转灵活的应急指挥体系,实现了基层风险治理高效能。

  坚持“基层党组织为关键、政府治理为主导、居民需求为导向、改革创新为动力”,栖霞区燕子矶街道借助“总支+党员+X社工+N社会组织”的党建模式,在基层治理实践中组建起“清晨啄木鸟”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巡查重点风险区域的道路破损、围挡破损、公益广告缺失、垃圾堆放等问题,协商制定相关整改方案并督促整改到位,全方位全链条织紧织密了风险预控的“权责体系”。

  完善社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设定韧性建设的前哨预警

  鉴于韧性治理更强调对环境的感知预警能力,基层社区不仅要提前做好应急预案的编制、培训、演练、评估和修订等工作,还要在预案的实施中切实实现对社区脆弱性、面临的风险因素的动态评估,防患未然。

  栖霞区燕子矶街道太平村社区依托“一网统管”平台及相关系统,充分发挥应急响应指挥功能,为跨层级、跨部门调用资源提供实战功能保障。社区联合公安、物业等重点加强社区应对风险的韧性建设:通过安装监控和道闸,修建门卫用房,从人防、物防、技防等多角度有效提升了群众安全感;通过安装电梯控、充电桩及增加车棚,不仅解决了居民电动车充电难和雨天停车需求的问题,还最大限度减少了火灾的发生;对辖区内出租户安装了烟感器,一旦烟雾报警器触发预警信息,专业人员就会在第一时间赶至现场,将火灾有效控制在初发阶段。

  人民至上,推动基层社区韧性治理不断迈上新台阶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区治理”被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中,社区治理的制度化、法治化、规范化与精细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标志着我国基层社区治理进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

  落实到基层实践中,鼓楼区工人新村社区近年来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就真正体现了“人民至上”的发展与服务理念:针对改造中的不同诉求,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倾听不同声音;针对楼上楼下居民对加装电梯的需求差异,采用“一栋一策”“共建共管”等方式,精确施策,满足需求。

  强化基层应急物资保障,多层级完善储备网络

  一是要加快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完善应急救援站的建设,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示范社区评比与创建工作,探索集中安置规范试点,组织重大风险危机应对的培训演练,通畅灾后救援“最后一公里”。

  二是增强重大风险应急救援的物资保障,在做好基层政府储备的基础上,加强社区应急救援的物资储备。要不断完善政府引导、资金扶持、标准规范应急物资供应机制的建立健全,发挥市场机制,科学引导单位、动员家庭、社区居民等根据不同风险特点,储备适当适量的应急物资。

  三是做好“摸清社区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摸清社区应急资源家底”的“双摸清”,常态化开展应急救援产业、应急救援资源等调查工作,动态摸清用好现有应急救援物资、产业、救援队伍等基础信息。

  建立联动机制,防止“碎片化”引发风险链

  社区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础,在新发展阶段应着力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例如,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双金社区在“三社联动”基础上,启动“五社联动”社会工作服务项目,通过发挥社区、社工、社会组织、志愿者和社区公益资源的协调联动,不断增强基层社区治理的效能。其间,该社区不仅充分听取居民、业主在社区各项治理方案制定、配合施工、参与监督和后续管理、评价和反馈小区改造效果等各个环节的意见建议,广泛凝聚社区治理共识,还构建起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企业、社区物业、社区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居民等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联动、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功能耦合、反应迅速的协调联动机制,有效提升了风险治理的“质”与“效”。

  张勤 刘鹏(作者分别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公共安全与社会治理研究所所长,南京行为科学学会会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公共安全与社会治理研究所研究员。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中城市社区复合体治理韧性建设研究〈22AGL035〉;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突发事件下江苏城市治理风险防控研究”〈21ZZA001〉;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共建共治视阈下江苏社会矛盾风险防范化解研究”〈2020SJZDA071〉)

标签:权责体系;治理;党建
责编:封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