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一个人的力量!这个展览让维护南京大屠杀史实的她“重现”
2021/12/10 19:40  交汇点  

  “请你务必、务必、务必相信一个人的力量。一个人可以令世界大为改观。”说这句话的姑娘名叫张纯如,她在1997年出版的《被遗忘的浩劫——南京大屠杀》是第一本完整呈现侵华日军南京暴行历史真相的英文著作,引发西方世界广泛关注。但是因为不堪压力,她于2004年饮弹自尽,年仅36岁。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淮安市张纯如纪念馆联合主办,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承办的《为什么是她——张纯如与<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开展。一件件她生前使用过的物品,为我们重新勾勒出一个至纯至美如邻家女孩,但又至韧至勇如战士的张纯如。

  以女性视角诠释“恢复与重塑”的内涵和意义

  上午9点,展览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1号临展厅开展。本次专题展在展陈形式上运用多层次跨空间的手法,全面而多维度地展现张纯如的一生。展厅顶部空间采用方形、圆形和三角形,寓意本次展览从多视角展现张纯如立体的人生,也寓意从不同视角来看待她的一生:她是一位爱国者、一位斗士、一位子女、 一位母亲、一位妻子……

  淮安市淮阴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延峰在开展仪式上表示,张纯如女士祖籍淮安市淮阴区,2017年淮安市张纯如纪念馆顺利开馆,累计接待海内外各界人士50余万人次,先后被授予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江苏省社科普及示范基地、淮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并成功加入“战争与和平记忆联盟”,成为研究和传播南京浩劫的重要阵地之一。“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为大力弘扬张纯如精神,讲好张纯如与南京大屠杀故事,我们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立深度友好合作,共同举办为期3个月的主题展览,旨在铭记历史、缅怀逝者、捍卫正义、珍视和平,始终保持历史痛感,永怀忧患意识,永保自强精神。”

  推动南京大屠杀历史成为世界的记忆,是包括张纯如在内的众多海内外华人的共同心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副馆长凌曦表示,此次展览不仅再现了张纯如美丽的形象,更彰显了她还原南京大屠杀历史、捍卫正义与和平的精神,以女性的独特视角诠释了“恢复与重塑”的内涵和意义。同时希望年轻观众在看过展览后,不仅能得出“为什么是她”的答案,也可以在心里说:“我也可以成为她,我也可以用一个人的力量做一些事情。”“未来,我们将通过张纯如的事迹,不断传递和固化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进一步加强南京大屠杀史料研究、对外翻译和国际传播,助力南京国际和平城市建设,让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为维护史实不停战斗,把张纯如的一生搬进展厅

  2020年12月,张纯如的母亲张盈盈女士,向纪念馆捐赠了25件(套)与张纯如及其演讲活动相关的物品。

  伊利诺伊大学颁发给张纯如的“返校节公主”纪念牌、张纯如在婚礼上穿着的婚纱与鞋、她写作时用过的键盘、鼠标等……一件件珍贵物品让人仿佛真实触到了张纯如的一生。其中,一份1946-1948年东京审判关于南京大屠杀庭审记录的复印件更是张纯如直笔董狐,奋笔疾书人类浩劫最好的佐证。

  1995年,张纯如开始撰写《被遗忘的浩劫——南京大屠杀》一书。她在档案馆、图书馆废寝忘食地查阅资料,常常戴着口罩一待就是一整天,只因为档案馆故纸堆的霉味令人窒息,不得不戴上口罩才能待下去。后来,1998年4月,张纯如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表主题演讲后,收到一名日本人对南京大屠杀死亡人数的质疑,于是她立即找出了这份远东国际法庭资料的复印件,义正言辞地将这名日本人驳斥走了。

  1995年,28岁的张纯如只身来到南京,白天冒着酷暑采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寻访日军暴行发生地,晚上翻阅历史资料,录入采访记录,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她在南京的走访,留下了大量一手视频资料。返美前,她将这份珍贵的视频资料拷贝了一份,赠送给了南京。

  也许和大家想的不一样,张纯如撰写《被遗忘的浩劫——南京大屠杀》一书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资料中惨不忍睹的照片,强烈刺激着她的神经,她开始饭菜无味、噩梦连连、体重骤减、头发脱落。同时,写作期间张纯如财务压力巨大,为了生计,她做过教育培训老师、电话推销员、教育录像制作、基金申请写手、邮购目录写手,甚至是披萨外送员等工作。

  1996年10月张纯如终于完成了初稿。但是史料对她的刺激让她麻木,从而削弱了故事的阐述性,文字缺乏激情,父母反应失望,编辑也不满意。连续的打击没有击垮她,很快张纯如就调整了状态,回到了“超级纯如”模式,开始了第二稿的写作。

  1997年11月,《被遗忘的浩劫——南京大屠杀》出版,在西方世界迅速引发轰动。书的迅速畅销使张纯如开启了连轴转的签售和演说模式。此后,“超级纯如”不停地战斗,为维护和传播南京大屠杀史实作出了重要贡献。

  首次尝试全息数字技术,让她为我们“解说”史实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恢复与重塑。纪念馆联合科技企业,首次在展览中尝试数字人技术,将张纯如的形象恢复与重塑,让已经离开17个年的女战士,与你我面对面。

  记者了解到,你所看到的张纯如,其实是从一张张历史照片中获取素材,并搭建一个完整的“数字人”。恢复这样一个张纯如需要科技公司建立模型、制作物料、绑定骨骼、捕捉动画、克隆声音、驱动口型、调节灯光、渲染输出等多个环节,这需要不同设计角色完美配合。

  在建模过程中,需要通过超分辨率放大技术使旧照更加清晰,并将二维的画面制作出三维的效果。视频中,你所听到的声音,可以说就是张纯如的声音。只不过这个声音是AI技术合成出来的。据介绍,纪念馆借助既往张纯如演讲视频中略带口音的英文音频资料,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技术克隆出张纯如的音色,再用语音合成技术让历史人物“说话”。最后利用口型驱动与表情融合算法,实现数字张纯如与口型匹配的发声。

  展览建立了三维立体场景,通过全息投影,以更立体、更智能化的方式将人带回1995年那个夏天,与1995年的张纯如面对面。据了解,此次展览展期3个月,将一直持续到8月中旬。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黄欢/文 万程鹏/图

标签:
责编:王娣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