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 开创未来,10余本南京大屠杀史与国家公祭主题出版物集中发布
2021/12/10 20:01  交汇点  

  交汇点讯 为了更好地向世界传播南京大屠杀史实,传递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的理念,12月7日,在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前夕,“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系列图书发布会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共计10余本反映南京大屠杀历史和国家公祭的主题出版物集中亮相,表达“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的共同心声。

  目前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最新外译成果发布

  青砖墙上挂着白色花圈浮雕,黑色的“奠”字庄重肃穆,苍翠矮松,静默石子路,书籍封面上“THE PAPE OF NANKING”几个单词十分醒目。活动现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张生教授发布了英文著作《南京大屠杀历史研究》,这也是目前有关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的最新外译成果。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了解到,在此次发布的系列图书中,有四本是今年最新成果,包括《日军南京暴行:德国外交文件中记载的南京大屠杀与劫后社会状况》《南京大屠杀历史研究》《至柔至韧至暗至美:锦绣和平——梁雪芳刺绣艺术展展览画册》以及《侵华日军细菌战在丽水(1942-1944)》。

  据张生介绍,《南京大屠杀历史研究》立足于对中、日、美、德、英、丹等多国史料的梳理,综合运用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史、法律史、日常生活史、历史记忆等跨学科的方法和视角,分11个专题,对南京大屠杀发生的原因,大屠杀前后南京居民生活秩序的变化,大屠杀期间的西方人士,南京大屠杀的“德国视角”,南京大屠杀的“美国视角”,日本文本记录的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期间的粮食问题,大屠杀期间南京居民的财产损失,大屠杀受害者的“PTSD”,南京审判,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的质证等南京大屠杀事件的众多层面及与此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客观的研究。

  由于种种原因,西方社会对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抗日功绩和巨大牺牲,一直不够重视。尤其是日本右翼势力,蓄意否认日本侵华历史和南京大屠杀的罪行。历史的真相不容歪曲,历史的面孔必须清晰,“110万字浓缩成50万字的英文著作,这本书以客观的史实向国际社会揭示这一份世界记忆遗产的丰富历史内涵,反击日本右翼否认或变相否认南京大屠杀罪行的各种谬论,同时以此为基础,让全世界研究这段历史的人士形成跨越国界的历史认识”。

  276页,25位南京保卫战老兵留下历史绝唱

  “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在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三楼墙壁上,悬挂着2000多幅抗战老兵的“手模”,这背后是超过30万分钟的老兵口述史资料。此刻,一本《南京保卫战老兵口述史》静置于前,朴素厚重。276页,25位南京保卫战老兵在这里留下了“历史绝唱”。

  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是这本书的作者之一,据他介绍,从2008年起到去年,他们总共访谈25位南京保卫战老兵。这些老兵分布在全国12个省、直辖市,其中年龄最大的114岁,最小的也有93岁高龄,“南京保卫战是抗日战争中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我们把老兵们的青春记忆留在书里。我捧起这本书时,内心充满感激和惭愧,感激84年前老兵们浴血奋战、保卫南京城,也惭愧我们这项工作起步晚,绝大多数老兵都不在人世了……”

  他们带着痛失至亲的悲伤与绝望,带着被欺凌、被强暴的屈辱和伤痛,勇敢而坚强地活了下来,他们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每一位幸存者老人,都是这段历史的“活证人”,是历史真相的捍卫者,更是和平与正义的守护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都已步入垂暮之年,仅剩下61人,这其中,包括夏淑琴。

  江苏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江苏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杨颖奇在现场介绍了《述说与诉讼——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传》这本书。“夏淑琴老人是普通的园林退休工人,但她又不普通,南京大屠杀期间,她家是受侵华日军伤害较为典型的家庭,全家9口人,有7口人被害。她打赢维权官司,她作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与习近平总书记一起为‘公祭鼎’揭幕。”杨颖奇表示,为夏淑琴这一既普通又不普通的人物立传很有意义,从她个人及家庭的微观角度,反映南京大屠杀的惨绝人寰事件,反映维护历史真相、以史为鉴、珍爱和平的重大主题。

  以艺术具象展示和平的愿景和对历史的缅怀

  以针代笔、以线为墨,去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办了《锦绣和平——梁雪芳刺绣艺术展》,邀请苏绣艺术家梁雪芳创作,将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刺绣艺术深度融合,用至柔至韧之丝表现至暗之史。今年,纪念馆将梁雪芳刺绣艺术展集结成《锦绣和平:至柔至韧至暗至美——梁雪芳刺绣艺术展展览画册》一书出版。发布会上,南京师范大学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朱赢椿介绍了该书的装帧设计。

  《拉贝肖像》《辛德贝格黄玫瑰》《魏特琳菊花》《六朝松与紫金草》……这些刺绣作品形神兼备,绵绵诉说着中华民族的这段至暗时刻。朱赢椿先后两次参观了这个展览,“我被深深触动了。锦绣和平展布置柔和,与基本展陈里残酷历史形成对比,给人一种抚慰感。”他表示,“展览画册,首先‘至柔至韧至暗至美’这个书名取得很好,跟展览很吻合。设计时,我特别选用360度全景设计,大家可以把书卷起来看。书籍里面采用‘放大镜’的方式,展现苏绣特色,让读者可以直观看到苏绣精湛的针脚。”朱赢椿还介绍,整本书采用紫、黄、灰、粉四色设计,并且选用最好的纸张,把最美的展览呈现在画册中。“以艺术具象展示和平的愿景和对历史的缅怀,用诗性的特质抚平内心创伤,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

  发布会上,《南京保卫战中方报纸报道1937-1938》《南京城防保卫战》《侵华日军细菌战在丽水(1942-1944)》《国家公祭——解读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资料集8》《2019南京国际和平海报双年展作品集》《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等书也集中亮相。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黄欢/文 王昊晨/视频

标签:
责编:王娣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