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建议诞生记 | 全国政协委员蒋鹏举:构建自主可控的汽车“芯”
2023/03/06 16:40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同时,“缺芯少魂”问题也愈发突出、引发各方关注。全国政协委员、常州市副市长蒋鹏举调研发现,这两年困扰汽车行业的车规级芯片短缺问题背后,折射出技术“卡脖子”问题。“当前,提高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率、构建自主可控的汽车‘芯’迫在眉睫。”

  “根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新能源车型所用的405种核心芯片,在2021年国产化率只有3%。去年由于诸多因素叠加,车规级芯片供需严重失衡,20元一颗的芯片被炒至2500元以上,一度造成一些车企减产甚至停产。”蒋鹏举关注到,车规级芯片的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的安全性、可靠性,正严重制约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他以微控制器(MCU)芯片举例,目前这是国内汽车产业缺芯最集中的领域,占汽车芯片总成本的三成左右,相关市场主要被国外七大供应商垄断。

  蒋鹏举告诉记者,尽管市场需求巨大,但相较于利润较高的消费级芯片,车规级芯片进入门槛高、回报慢、利润偏低,国内芯片厂商的生产积极性并不高。现有的国产车规级芯片也存在产品种类少、性价比低等问题。“出于可靠性和功能安全等方面的顾虑,国内汽车厂商对导入国产车规级芯片不了解、不想用、不敢用,导致国内芯片厂商应用规模小,无法形成产业闭环和产品的迭代升级。”蒋鹏举说。

  如何构建自主可控的车“芯”生态?蒋鹏举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出台产业引导政策,对使用国产化芯片的整车企业开展“首台套”补贴等制度,对车企采用国产芯片明确数量要求,并根据采购量进行补贴,带动产业链上游发展。通过需求端和供给端深度融合,对汽车行业中车规级芯片进行分梯次梳理和政策引导。依托市场需求,针对急需且技术门槛较低的芯片,优先开展国产替代。对于高门槛芯片,可开展重点联合攻关,持续推进汽车芯片的国产替代工作。

  同时,他建议在科教资源丰富、芯片产业集中、新能源车辆产量大的区域,如长三角地区,设立国家车规级芯片创新中心,搭建上车验证平台,集中力量突破新能源汽车卡脖子瓶颈。同时,加强知识产权布局,加大高校、科研院所对集成电路人才的培养和车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鼓励具备先进技术的企业优先发展,真正实现车规级芯片“国内设计国内生产”的自主可控目标。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顾敏

标签:
责编:李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