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运博会|戴斌:建设文物有保护、文化得传承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2020/09/04 18:44  交汇点新闻  

  作为第二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的一项重要活动,“大运河文化旅游产业合作论坛”正在火热举办中。本次论坛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无锡市人民政府、淮安市人民政府主办,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承办。怎样讲好运河故事,表达文化自信,推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在论坛上,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系统阐释了他的观点。

  大运河是历史的,当代的,也是未来的。戴斌认为,大运河具有2500年的漫长历史,但时至今日,大运河有的军事、漕运、水利等功能已经被铁路、公路、南水北调等工程所取代,全面恢复历史盛景已经不再具有现实可能性。在他看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目标不可能也不必要穿越历史回到过去,而是要在功能重构的基础上赋予文化遗产以当下的意义。以旅游的名义开发文化资源,不只是单纯复原历史的时空,而是基于文脉梳理、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让大运河成为沿线省市城乡居民的品质生活空间,也让所有认同大运河、向往大运河的异国他乡的游客方便到访,并获得更有品质的体验。

  大运河是文化的,政治的,也是经济的。戴斌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中,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理念和要求要贯穿于规划、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统筹城乡发展、居民休闲和游客分享,让运河丝毫没有违和感地融入百姓日常生活空间。 这就需要深入研究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规律,用大众听得懂的语言和易接受的方式展陈大众感兴趣的内容。

  比如,大运河沿线,拥有绵延的文脉、丰富的遗产、各自精彩的城市和乡村目的地,对于绝大多数游客而言,一次性游遍运河沿线所有地段和标志性项目,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怎么办?戴斌提出,可以用时间换空间,楼船夜雪,瓜洲横渡;烟花三月,可下扬州;炎炎夏季去杭州看三秋桂子和十里荷花;中秋月圆时分,就来无锡吧,于欸乃的桨声中乘舟穿过“运河绝版地,江南水弄堂”。可以借鉴欧洲一程多站的内河游轮经验,串起四季运河的休闲、亲子、研学、体育、时尚、丝绸、康养等跨区域旅游项目。

  戴斌提醒,市场经济和商业力量是双刃剑,在对文化遗产合理利用的同时,防止过度商业化的倾向。冠以国家名义的文化公园,无不具有深厚的历史记忆和浓浓的家园情怀,完全不必也不能为了迎合市场而媚俗。运河文化的正确打开方式是梳理文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观众和游客对正能量的追求,形成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典范。

  大运河是地方的,国家的,也是世界的。在戴斌看来,对于大运河这样大空间尺度的文化遗产带而言,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应坚持“大开放、小封闭;模块化、多功能”的指导思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具有遗产丰富、类型多样、点线结合、带状分布的空间属性特征。从现有的上位规划和项目建设来看,将来会有更多的博物馆、美术馆、公园、景区和节事活动沿运河展开。沿河城市,不必过于纠结谁是运河之心,谁是重要节点,而是在文化遗产如何融入所在城乡的居民生活上多下功夫。只要市民认可,游客满意,各地在运河文化中的地位自然也就树立起来了。

  他建议,为完善大运河等国家文化公园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国家层面宜明确统一的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和实施国家文化公园的划定以及相关管理政策法规,明晰不同地段的特色与功能,分类指导其文物保护、文化传承和旅游发展工作。探索建立文物保护利用的公益基金,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尤其是应鼓励具有专业能力的志愿者加入到文化保护传承义务工作中来。”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大运河建设成为文物有保护、文化得传承的国家文化公园样本,建设成为生活高品质、游客可分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间。”戴斌最后强调说。

  交汇点记者 于锋

标签:
责编:张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