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890”影音馆㉗ | 蔡向阳:不当律师当“织男”,为学云锦隐瞒学历多年
2022/05/05 10:04  新华报业网  

  【开栏语】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如今,广大青年群体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书写闪亮答卷。

  自2021年11月27日起,由新华日报社、共青团江苏省委联合发起,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新华报业网等联袂推出《强国“890”影音馆》融媒体重磅主题报道。记者深入80后、90后、00后群体,聚焦一批优秀党员、团员们拼搏与奋斗故事;同时,也欢迎更多朋友通过上传音视频的方式参与互动,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让我们一起,在这里,见证青春中国……

  抛梭打纬万千次,霓彩云裳方始成。南京云锦因色泽光丽灿烂、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集历代织锦工艺艺术之大成,名列中国“四大名锦”之一。如今,在南京云锦织造技艺传承人蔡向阳等的接续努力下,南京云锦闪耀出与时代并进的非遗璀璨之光。

  【“强国‘890’”小档案】

  姓名:蔡向阳

  出生:1981年10月

  职业: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南京市)传承人

  五一假期的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南京云锦展厅里,千年迭代的大花楼织造机嗒嗒作响,参观的游客寻声聚集,只见坐于机架上的拽花工提升经线,织手正在织纬、妆金敷彩,比头发还细的五彩丝线交错变化,引得人们连连发出赞叹。

  那位操作娴熟的织手,就是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南京市)传承人蔡向阳。一位孩童靠近询问:“老师,怎么我看见的图案是反面,看不出你在织什么呢?”蔡向阳想起很多年前自己初见南京云锦的故事。

  结缘云锦是偶然

  跨行潜心做织工

  蔡向阳与南京云锦结缘于2003年。还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法律专业的他,在学校组织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之后,前往一街之隔的中国织锦工艺陈列馆(现南京云锦博物馆)参观。蔡向阳回忆,展厅摆放了几台云锦织机,几位四十多岁的操作工正在忙碌。“讲解员说织造成品非常耗时,一天仅能织3厘米到5厘米,而且从上部只能看到织物的反面,我觉得纳闷又好奇。”产生浓厚兴趣的“门外汉”,萌生了学这门手艺的想法。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向新中国第一家工艺美术类研究所——南京云锦研究所毛遂自荐。当时的所长王宝林惊喜之余也有顾虑,织得云之锦,必须守得静、耐得苦,这个跨行的大学生小伙儿能坚持下去吗?第二年,大学毕业的蔡向阳不顾家人反对,坚决加入。

  每天早晨5点天还没亮,蔡向阳就从位于城东的家骑自行车赶到城西的研究所。为了考验蔡向阳,王宝林设了几道“关卡”:先让他去资料室研究了三个多月理论知识,好不容易同意进机房,又让他在织机上做了很久的提花工。进入机房后,为了不让老师傅们也觉得他只是一时兴起,蔡向阳隐瞒学历,埋头苦干。为织手服务的提花工只需背熟口诀,每天八九个小时重复几千次同样的动作。“别看织锦是精细的活儿,那时冬天我在机房只穿一件棉毛衫,每天都是一身汗,长时间提花,还可能左右臂膀粗细不一样。”

  现在回想起来,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机房提花,对蔡向阳来说都是受益终身的时光。“希望我的例子能给年轻人一些启发。只要有决心,选择做什么都不迟;只要肯坚持,以后定能有所成就。”

  为故宫复制文物

  为云锦专业维权

  “我一直坚信,做手艺要活到老、学到老,理论和技艺都需要。”2009年,蔡向阳报考了南京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的研究生,最终获得硕士学位。时代发展到今天,南京云锦独特的“妆花”织造技艺,仍无法用现代化机器替代。蔡向阳坚持苦练,已熟练掌握大花楼木织机和小花楼木织机的工艺装造和织造及技艺要求,娴熟于“挑花结本”“通经断纬”“挖花盘织”“逐花异色”“纹刀织扁金”“度身定织”等传统“妆花”技艺。

  2006年到2012年,拜国家级云锦传承人、中国织锦工艺大师周双喜为师的他,跟随师傅为故宫博物院和明十三陵博物馆等单位定向复制万历皇帝龙袍等多件文物。还曾参与二经绞罗和四经绞罗的文物复制工作,填补了该项目技术国内空白。

  蔡向阳还跟着师傅多次前往全国各地展出云锦作品。“有一年我们在首都博物馆展示作品,很多人凑上前问云锦是不是云南的,我心里一愣,想到我们一定要有地域性保护。”于是,本科从法律专业毕业的蔡向阳马上建议研究所领导申请地域性保护,注重知识产权。

  与此同时,历史悠久的南京云锦一直面临被仿冒、被山寨的困扰,它们不仅以低劣质量危害云锦声誉,更以低价抢占市场。蔡向阳建议研究所要尽快完成品牌注册,“吉祥牌”由此诞生。2006年,南京云锦研究所有限公司(注册商标:吉祥牌)被评选为第一批“中华老字号”。

  创新作层出不穷

  老字号焕发活力

  这些年来,这个老字号既保存了传统文化魅力又焕发了新的时代活力。蔡向阳等南京云锦技艺传承人们既不忘初心,保存传统工艺精髓,又捕捉到新市场行情,制造出受欢迎的文创小物件,不断推出有重要意义的创新作品。

  2009年,南京云锦技艺传承人们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设计制作出长3米、宽1.5米的巨幅云锦作品《万寿中华》。运用超宽织机和双人双挑的突破性工艺手法,使用百十种色泽艳丽的金丝线,还创新融合了孔雀羽、鸵鸟毛等材料。画面中彩霞生辉,象征中华各族儿女的56只丹顶鹤当空起舞,象征民族复兴崛起的龙船,驶向美好的未来。“历史上从没织造过这么大的云锦,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蔡向阳解释。

  同时,传承人们还把南京云锦推向世界,在国际舞台上惊艳亮相,努力讲好中国故事,大力传播传统文化,打造世界瞩目的国潮“新名片”。2015年1月的春夏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上,著名时装设计师劳伦斯·许携手吉祥牌南京云锦,亮相“敦煌时装秀”,以独特礼服造型打破过去人们对云锦局限于传统服饰的观念。蔡向阳说: “这样的创新还有很多,我们还织造了出嫁穿的云锦嫁衣,希望它能步入嫁衣主流,如同一件珍贵礼物那般流传下去。”

  经纬纵横过,挑花织百态,寸心织寸锦,匠心万世传。“非遗如何传承”也是蔡向阳在考虑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很高兴看到‘云锦文化进校园’,南京市还专门成立了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学院,解决我们传统非遗传承后继乏人等问题,让非遗传承与现代职业教育深度融合。”蔡向阳作为前辈,每周都会为更年轻的织造师们授课。

  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在历史的更迭绵延中,在传承人的精心细作中,南京云锦织就出萦环不断的美好故事。蔡向阳最后说:“希望南京云锦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为人们的美好生活锦上添花,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爱上传统文化,加入我们传承的队伍中来。”

  80后、90后、00后:

  强国路上奔跑的你们

  快来“自拍”一下

  跟大家讲讲自己的故事吧

  参与方式:

  打开“交汇点新闻”客户端,点击右下方的“拍客”按钮,即可上传视频参与报名;交汇点记者随后将与您联系。

  策划:任松筠 田梅 杜雪艳

  统筹:唐澄 肖雷邓晓琦

  文字:宗祺

  视频:王昊晨 曹阳

标签:
责编:王娣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