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890”影音馆㊱ | 从大漠到大海,他们让更多无人机翱翔在蓝天
2022/07/07 07:12  新华报业网  

  【开栏语】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如今,广大青年群体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书写闪亮答卷。

  自2021年11月27日起,由新华日报社、共青团江苏省委联合发起,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新华报业网等联袂推出《强国“890”影音馆》融媒体重磅主题报道。记者深入80后、90后、00后群体,聚焦一批优秀党员、团员们拼搏与奋斗故事;同时,也欢迎更多朋友通过上传音视频的方式参与互动,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让我们一起,在这里,见证青春中国……

  【“强国‘890’”小档案】

  名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机研究院试验试飞中心

  年龄:团队平均年龄37周岁

  工作:无人机的内场联试、外场试验试飞、产品交付、售后服务等

  2018年金秋十月,大漠深处某机场,随着信号弹的升起,一架通体洁白的无人机在发射车上弹射起飞,披着朝霞刺破蓝天。收起落架、收襟翼、爬升、改平……大角度转弯、下滑,一连串飞行动作准确而又稳定。经过半个多小时的飞行,飞机被垂绳拦阻成功,机身准确回收。

  现场指挥所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机研究院试验试飞中心的队员们兴奋地拥抱在一起宣布:“无人机锐鹰FX70试飞圆满成功!”此后,锐鹰FX70频频在国际市场亮相,与欧美国家竞技,先后获得了东南亚、西非的国家订单,成为我国无人机行业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金字招牌”。招牌背后的队伍,也成为了国内无人机领域不可忽视的力量……

图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机研究院试验试飞中心队员(部分)在戈壁滩

  与团队共成长

  从山里走出,在大漠筑梦

  “2005年我大学毕业,团队也在这一年成立,当时看到信息立马就报名加入了,算是实现了我儿时的梦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机研究院试验试飞中心主任黄绍军回忆起曾经的点滴,眼里满是欣慰。

  2001年夏天,出生于湖北的黄绍军考上了南京理工大学,走出大山来到南京。1982年出生,从小喜欢兵器的他决定在这座城市留下来好好努力。于是他一边求学一边外出兼职打工,用打工赚来的钱加上父母给的一部分钱,购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台电脑。“在大山里接触的东西都很有限,我来南京上大学后才第一次接触编程,必须得加把劲把学习补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5年,大学毕业的黄绍军以优异的条件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机研究院试验试飞中心录取。

图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机研究院试验试飞中心主任黄绍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机研究院试验试飞中心成立于2005年7月,目前有成员24人,工作包括院内各型号无人机的内场联试、外场试验试飞、产品交付、售后服务等。“成员之间更愿意称呼为战友。”黄绍军告诉记者,这些年在戈壁滩多次执行任务下来,队员们之间早已形成了宛如战友般的默契与情谊。2020年9月,正在戈壁执行任务的黄绍军及队员们突遇沙尘暴,此前的连续降雨使沙土变得松软,威力凶猛的沙尘暴眼看就要将帐篷吹翻。为了保护帐篷内的重要装备,黄绍军跳到帐篷上大喊:“大家把帐篷压住!”黄沙弥漫间,所有队员和部队官兵纷纷向帐篷扑倒,用身躯当帐篷的“压脚石”。

  一年连续在外场工作313天并成功完成靶试39架次,大漠戈壁里通宵作业、摸黑赶路,寒冬里在不通水、无信号、无暖气的试验场用体温帮电池保暖……“我从一个‘萌新’成长为主任,团队也累计完成飞行、靶试保障近300架次。”黄绍军童年梦想的种子在大漠生根发芽,团队也在一次又一次的试飞、演练中愈发成长。

图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机研究院试验试飞中心的队员们在戈壁滩工作

  与团队去远方

  在异国他乡守护荣誉

  锐鹰FX70在国际亮相后,先后获得了东南亚、西非的国家订单,1988年出生的陶飞作为团队的试验试飞中心机械组组长,也多次跟随团队一同前往完成交付任务以及交流工作。

  在异国他乡,除了语言这道坎,还要克服炎热的天气、不稳定的国际形势、复杂的自然气候,物质条件的艰苦都远非常人所能想象。“有的队员到了目的地后感染疟疾,200多斤的小伙子暴瘦40斤,有的地方甚至会有流弹。”陶飞告诉记者,即使条件再艰辛,队员们也保质保量完成任务,这不止是守护合作信誉,更重要的是守护祖国的荣誉。“我们在国外,代表着公司,更代表‘中国’,作为在海外的中国人,更要守护国家的形象。每每想到这里,心中的荣誉感就会鞭策我们一定要完成任务,做到最好。”

  在队员们严于律己的信念下,中国无人机领域在海外有了更宽更远的市场。在此后的合作中,团队四赴海外,行程十万多公里,境外保障8个月,培训及保障飞行28个架次,获得海外客户一致好评。

试验试飞中心负责的三架中程高速无人机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式

  与团队向未来

  在祖国蓝天上翱翔

  在飞行试验领域有这么一句话:“发明一架飞机不算什么,把它制造出来是不简单,而飞行才是一切”。试飞,即在真实飞行条件下对飞行器进行科学研究的飞行试验,是航空工业设计、制造、试飞三个环节中公认的高风险环节。

  2015年,在一次试飞任务中,黄绍军突然“看不见”自己正在遥控的无人机了,这对他来说可不是一件小事。“因为受干扰,GPS系统上的数据全部失控了,这意味着无人机不知道会飞去什么地方,可能是居民楼,也可能是海上,甚至有可能是会引发国际纷争的国外领空。”紧张的氛围包围着团队,黄绍军迅速冷静下来,利用无人机反馈信号的时差,巧妙推算出大致的距离,在多次测算与操作后,终于将“失踪”的无人机操控回了机场。

  经过这次风波,黄绍军意识到,在无人机领域,比起“精”更看中“稳”,稳稳地走好每一步才能飞得更高。2019年,试验试飞中心圆满完成学校三架中程高速无人机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式保障工作,并代表南航被授予锦旗和奖章。2022年,江苏省总工会授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机研究院试验试飞中心“江苏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图为黄绍军及其队员正在车间工作

  酷暑七月,交汇点新闻记者与黄绍军及其队员正在车间交谈着,一群面容青涩的大学生也来到了车间学习。“这是我们南航的特色,专门给学生提供教学平台。”看着一张张纯真的面庞,一双双对知识渴望的眼神,黄绍军不自觉地笑起来:“你看,国家的未来肯定是靠青年的,我们在国际社会上要想得到更大的认可,青年是生力军。”黄绍军告诉记者,自己作为党员更会以身作则,发挥带头作用:“我们要继续发扬长空精神,让更多的无人机飞翔在祖国蓝天上,让我们的无人机事业走得更高更远。”

  策划:潘青松 田梅 杜雪艳

  统筹:唐澄 肖雷

  文字:林惠虹

  视频:王子杰

标签:
责编:陆威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