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两会|如何把“长江大保护”建成 “美丽江苏”靓丽名片?来看看这份提案
2021/01/25 20:59  新华报业网  

  来源:视觉中国

  交汇点讯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做好长江大保护,建设美丽中国。江苏全面贯彻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落实长江大保护工作的同时,也在着力推进美丽江苏的建设,以江河湖海为脉络优化空间格局,充分彰显“水韵江苏”之美,并卓有成效。

  值得期待的是,“长江大保护”与“美丽江苏”如何齐抓共建、互促共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把江苏的“长江大保护”建成“美丽江苏”的一张靓丽名片?请看民盟江苏省委带来的这份集体提案。

  以综合治理推动修复性保护,使长江美得有形态

  一是优化沿江功能布局,提升岸线通透之美。着眼“全流域”,按照“生态优先、功能协调、集约利用”原则,建立岸线占用退出和生态补偿机制,增加百姓优质生态岸线的空间供给。统筹拆除跨江大桥附近不再担负主要交通运输功能的老旧汽渡,对个别确需保留的,应推动其实现功能转型。从现有码头中,统筹划拨若干个建设成公用码头,并提高泊位等级和靠泊能力,供各省市、各行业使用。

  二是坚持江河湖运联治,提升水质清透之美。突破传统沿江八市地域范畴,在长江干流和通江河湖及大运河流域,推进水质水生态协同管控。对我省部分地区自来水中已经发现微塑料的情况产生警惕,尽快研究并开展相关防范工作,完善纺织品微塑料污染源控制标准,把微塑料通过饮用水伤害人体健康的风险消灭在萌芽阶段。

  三是注重小微湿地恢复,提升生命灵动之美。建立小微湿地保护机制,将未被认定为一般湿地以上的湿地,以及不适宜设立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的湿地纳入保护,保障长江岸线小微水系水环境的生态修复能力。对流经湿地的河流水体实施前置处理,利用人工湿地等缓冲区建设,改善进入长江重要湿地的水体水质。

  以绿色升级推动发展性保护,使长江美得有质量

  一是坚持“一盘棋”,专注绿色发展。对沿江6公里范围内生产、生活、生态活动,应分行业划定水资源、能源消耗指标和环保标准。引导沿江化工产业向沿海转移,并在转移中实现绿色升级,严保产业“搬迁必升级、绿色方落地”,避免当前正在着力化解的“重化围江”难题,在未来演变为“重化围海”出现。在产业搬迁的过程中,要顺势而为,健全江海联运、陆海联动、跨江连海的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

  二是避免“一刀切”,误伤关键产业。重启我省化工园区规划环评审批,对化工园区战略布局项目、企业兼并重组项目、安全环保技改项目给予政策支持。简化行政手续,使符合规划布局的化工项目、沿江转沿海的产业项目、补链延链的产业链项目、提升绿色安全的技改项目,可以尽快办理手续,顺利落地。

  三是拧成“一股绳”,推动港城一体。制定统一标准,配齐码头岸电基础设施,降低码头岸电价格,双管齐下地提升岸电使用率。在码头开展船舶生活污水预处理,鼓励用尾水绿化灌溉,并建设指定残油、油污水上岸点,并将生活污水与生活垃圾,共同纳入城市管网和市政垃圾转运体系。预见治理长江产生的污泥量可能在未来几年猛增,而处理能力相对滞后的危机,督促地方尽早在港口码头合理布局污泥处理设施,以免紧急建设时遭遇城区的“邻避效应”。

  以统筹联动推动兜底性保护,使长江美得有保证

  一是联系上下级做好纵向联动保护。对中央,主动申请,在省内开启环境保护税、资源税等有益长江保护的税制改革试点;对基层,与国家长江委确认后,主动依托长江洲滩治理,联手地方尽快启动长江圩堤调整和新出江圩的认定。努力做好下情上达工作,及时把地方的长江大保护工作情况,向中央水利部和长江委同步汇报,让上级对基层的工作多了解、多关注、多支持。

  二是牵头上下游做好横向联动保护。力促上下游省市抱团保护长江,彼此通报沿江落后产业的清退情况,防止其异地转移;联合完善配套监管制度,协商准许环保的LNG燃料船在江面畅行;推进船舶标准、码头泊位标准、航道区段标准、通关管理“四统一”,全面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对岸线产业转型发展的支撑作用。

  三是推动省内各部门做好联动保护。推广“健康长江泰州行动”经验,建成省内各地各部门信息相通的大数据平台,运用5G“云技术”根除隐患;强化对重点港口、敏感水域的巡查,对载运固体废物的船舶实施重点跟踪,共同防范固废非法转移倾倒;增设江苏长江大保护基金,助力沿江企业的关停补偿、设备拆除、职工安置、土壤修复等。

  以人民共享推动传承性保护,使长江美得有韵味

  一是使人民安心共享清透水源。加快泰州主城区、镇江句容市等沿江市县备用水源地0的突破,增加南京等已建备用水源地市县的备用水源地数量,并提升现有的建设标准和规模。借鉴国际ISO标准中的检测方法,及BS标准中的饮用水供应风险评估和影响评价类标准,并对长江干、支流的水环境增加生物检测和抗生素检测,向群众提供更高品质的饮用水。

  二是使人民愉悦共享自然风光。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治理要求,坚持“自然为主,工程为辅”,尽可能少些水泥钢筋,多些自然活水、自然做功、自然净化的“三自然”风光,形成“树成行、草成网、鱼鸟翔、人欢笑”的和谐生态。进一步加大对长江航道PM2.5、NO2等浓度的治理力度,勿让长江航道的空气污染影响了江边风景。

  三是使人民幸福共享水润文化。重视生态文化理念的养成,鼓励中小学把生态课堂搬入长江生态保护区。对南京下关大马路片区为代表的滨江旧城区,加快改造振兴,注意突出生态内核,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迹中蕴含的时代价值,打造成地域特色的城市文化地标,提升群众居住品质。将长江大保护与美丽宜居城市、美丽田园乡村建设协同推进,构建江苏“水文化”背景下长江大保护与文旅经济的良性互动。

  交汇点记者 林元沁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