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时光 | 农田高标准,不再“望天收”
2022/10/23 07:46  新华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让淮安市洪泽区岔河镇滨河村村民看到了家乡更加美好的前景,信心更足了。

  10月22日,走在滨河村干净整洁的乡间小路上,两边是一片片金灿灿的稻田,稻香四溢。水稻种植大户陈尧顺,骑着电动车,在田头观察水稻长势。“工人和大型机械早就联系好了,月底就能开镰,产量不会低!”看着沉甸甸的稻穗,陈尧顺难掩喜悦,“今年高温和干旱十分罕见,但对我家水稻基本没有影响。”这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他流转承包的320亩稻田,现在是旱能浇、涝能排,不再靠天吃饭。

  陈尧顺指着眼前一大片金黄的稻浪,边走边介绍:“我们滨河村是远近闻名的高效农业发展的腹地,还是全国驰名商标‘岔河大米’的原产地,优质‘南粳9108’畅销全国。与以往面朝黄土背朝天不同,现在种地轻松多了,大部分活机械代替了人工。”

  滨河村7745亩耕地中,已有5000亩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6600多亩流转给大户种植。村里6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满足村民从育秧、机耕、施肥、机插、飞防、收割、仓储到烘干的“一条龙”式机械化服务。村党委书记石玉喜介绍:“村里除了稻米远近闻名,还利用毗邻白马湖、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全村现有1000亩稻虾共养、170多亩浅水菱角、200多亩荷藕、220亩芡实。”依托特色农产品,村里成立一季壹鲜电子商务平台,将莲藕、芡实、菱角搬上网销售。“两条腿”走路致富快,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35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2.4万元,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现在的滨河村,村民富了、环境美了。“早些年,还是一麦一稻打天下,各家守着几亩低洼不平的地,效益非常低微。”石玉喜说,转机发生在这几年,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对农田建设的投资力度,村里抓住机遇,建泵站、排灌渠,硬化道路、改造电网,打造高标准农田。“投入1000万元建成高标准农田5000亩,200万元建设生态河道7公里,190万元加固完善防汛圩堤700米,每年投入15万元支持‘五位一体管护’……”

  “像过去抓住高标准农田建设机遇一样,我们现在也要乘着党的二十大东风,利用国家更好的政策,进一步提高土地规模经营、拓展电商平台,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村民更富足、村庄更美丽。”石玉喜表示。

  通讯员 谢辉 陈佳旭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