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梓情“淮” “安”得此心
—— 致海内外淮安人的一封家书
亲爱的“淮安人”:
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此时此刻,桃花垠的夏意渐浓,洪泽湖的轻风正起,在“5·20”这个乡情满“淮”的日子里,我们在大运河畔向你寄上一封家书,送去551万父老乡亲的问候和祝福,捎来2200年古韵乡里的好消息和新变化。
出门在外的你,为守护家人的幸福而奔波,为守望心中的梦想而执著,在各行各业赢得掌声和尊重,在天南海北留下淮安人开放自信的奋斗足迹。真诚地向你道一声“辛苦了”!曾记否,驸马巷的伟人风范、《西游记》的奇幻冒险、淮阴侯的坚忍不拔,家乡总是给你力量;又忆起,城中的那一塔古朴、林间的那一湖青蓝、门前那一山苍翠,家乡总有你的牵挂。我们的家乡淮水依然安澜、奋进不曾停歇,经济总量10年跨过三个千亿台阶、一大批百亿级重特大产业项目接续突破让我们的家底更厚实,全国文明城市、世界美食之都等城市新名片让思乡的你更自豪,高架“直刺”、高铁“直通”、机场“直升”让回家的路更畅快,学在淮安、健康淮安、游在淮安、宜居淮安让乡亲们的生活更美好,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正在家乡铺展,曾经感慨的“诗和远方”正在家乡点亮。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向淮安市新安小学的孩子们问好,这是全体淮安人的荣光,赋予我们深化践行嘱托10年再出发的强大能量。当前,家乡人民正怀揣着重现“壮丽东南第一州”繁华盛景的城市复兴梦想,以攀高比强的志气、跨越赶超的锐气,向着聚焦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更好展示“象征意义”的奋斗目标砥砺前行。这一切,离不开你的智慧和力量,就像清晏园离不开紫藤、妙通塔离不开月塔、铁山寺离不开索桥、荷花荡离不开仙子。
最是乡音解乡愁,最是乡情安人心。家乡人民热切期盼你常回家看看,道一道思淮乡愁、听一听江淮乡音,看翔宇大道“草上飞”、运河两岸“明月夜”、西游乐园“客多游”,看鹏鼎园区“枝叶茂”、中天钢铁“细如丝”、巨石玻纤“零碳造”,再尝一席淮扬菜家宴、举一杯今世缘家酿,“生于斯,长于斯,渐习为淮人;耳所闻,目所见,亦无非淮事”必定再涌心头;热切期盼你在这个花开的五月,在每个想家的日子,带着思念、带着欣喜、带着梦想启程回家,与我们共商淮安大计、共赴淮上愿景,携手开创家乡更加美好的明天!
最后,衷心祝愿你身体健康、事业顺利、阖家幸福!
中共淮安市委 淮安市人民政府
2023年5月
里运河文化长廊
打好“三贤”组合拳 优化人才好生态
近年来,淮安市聚焦产才融合发展,多措并举打好“三贤”组合拳,广泛汇聚创新人才资源,聚力营造人才发展优质生态。
构建举贤机制,注重“点穴式”荐才。围绕重特大项目、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重点企业需求,建立产业人才举荐制度,明确不唯学历和荣誉、注重品行和实绩、强化企业认可度等12项指标。鼓励重点企业围绕自身发展需要举荐人才,规定经举荐认定的人才参照企业引进的全职博士享受相应人才政策待遇。截至目前,累计举荐认定人才106名。鼓励高校院所主动推荐人才,在科教人才资源富集的高校院所设立“引才工作站”30家,通过定期发布产业人才紧缺目录、建立“人才飞地”、聘请荐才伯乐等形式,引导高校院所与重点企业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精准推荐产业领域人才,并根据所推荐的人才数量质量给予相关高校院所一定补贴。
打造乡贤平台,注重“辐射式”聚才。发挥全市98名镇(街道)组织委员优势,开展乡贤人才摸排联络专项行动,收集有效乡贤人才信息3.2万余条,在此基础上开发“淮安乡贤人才地图”小程序,编制重点乡贤人才名录,建立信息动态更新和分类分级使用机制,搭建乡贤人才常态化对接联络平台。定期举办乡贤恳谈会、开展乡贤人才家乡行等专题活动,搭建乡贤人才服务家乡发展平台。组建淮中科创联盟,实施淮安籍学子“雁归兴淮”工程,鼓励乡贤人才情感回归、智力回归、资源回归。近年来,乡贤人才帮助招引重特大项目、专精特新项目30多个,协助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62人、本科以上毕业生3000多人。
创优尚贤氛围,注重“保姆式”留才。突出人才为本,发挥“9·20淮安人才日”品牌效应,打造产业人才峰会、青年人才集体婚礼等系列专属活动,营造尚贤爱才浓厚氛围;定期举办“尚贤荟”人才沙龙活动,面对面解决人才实际问题,市县党政领导与200多名专家人才结成对子,一对一沟通协调创新创业事宜。完善高品质生活服务配套措施,建立“淮才通”人才综合服务平台,精简人才政策及项目资助等兑现流程,畅通人才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健康疗养等方面的绿色通道。升级人才安居保障工程,通过提供人才公寓、发放租房补贴和购房券等方式,解决人才阶段性住房需求,近两年提供人才公寓1100多套,基本实现顶尖人才、急需高层次人才、大专以上毕业生服务保障全覆盖。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叶列
“淮味千年”品牌农产品推介 (供图:淮安市委宣传部、淮安日报)
做优“世界美食之都”品牌
2021年11月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淮安市成功入选“世界美食之都”。淮安成为中国第五个入选的城市。“世界美食之都”是淮安走向世界的“一座桥”、展示城市形象的“一扇窗”。近年来,淮安市坚持放大“世界美食之都”品牌效应,不断加强国际国内交流,推动淮扬菜守正创新,加快食品产业发展,着力将“对外展示名片”转变成“富民强市产业”,推动淮扬菜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
“依托龙头企业做长产业链条,是擦亮这张‘国际名片’的关键所在。”淮安市文广旅局副局长王丽表示。淮安市抢抓产业发展风口期,高质量举办食博会,推动世界中餐业联合会预制菜专业委员会在淮成立,举办首届“中国预制菜买手节”暨预制菜买手联盟采销大会等。此外,总投资70亿元的益海嘉里预制菜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20亿元的利群集团预制菜中央厨房工程已投入生产,百斯特、苏食等大型在淮食品企业也在政府引导下全面转型发展预制菜产业。淮扬菜集团研发的淮扬菜预制菜在全国36座城市的万达酒店推广。淮安市与熊猫传媒集团深度洽谈,规划建设全国预制菜选品中心和直播基地,集中力量打造“小龙虾”等口味、品相标准化的热门单品、爆品,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淮安预制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借助品牌节庆会展,淮安市打造了诸多具有地域特色和国际影响的美食节庆品牌,如盱眙龙虾节、金湖荷花节、洪泽湖大闸蟹节、涟水芦笋节、淮阴黄瓜节等;开展“世界美食之都”示范店、特色店评选,引导企业提高餐饮和服务品质,首批评选出淮扬菜博物馆店等10家示范店,古文楼、老淮安、茗庐等11家特色店成为淮扬菜传承与创新的基础;在全市范围内打造8条特色餐饮街区,着力打造“有文化的品牌、有故事的商业、有活力的街区”,不断放大“世界美食之都”品牌效应,擦亮“世界美食之都”城市名片,持续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今年“五一”前夕,淮安、扬州两座城市联手开展淮扬菜美食名店名匠挑战赛系列活动,来自两地餐饮企业的大厨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展示烹饪工艺。淮安市强化淮扬菜专业人才培养,成立国际淮扬菜学院,大力开展淮扬菜学历和非学历厨师培训,加快形成与淮扬菜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支撑体系。2022年,淮安市举办首届淮扬菜集聚区名菜培训,在上海、浙江、安徽、江苏淮扬菜集聚区城市,精选21道代表性名菜,对主城区30家酒店、淮扬菜名店和重点餐饮企业厨师长进行培训。截至目前,淮安市共培养国家级烹饪大师120人,成立烹饪大师工作室、非遗美食工作室30家。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左文东
巧拨“金算盘” 点燃“强引擎”
近年来,淮安市聚焦建设“四最”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擦亮101%服务品牌,巧拨降本增效“金算盘”,助力企业深挖潜力,为高质量跨越发展“蓄势赋能”。
益海嘉里、苏盐井神等食品行业“巨无霸”先后“驶入”黄码港,它究竟有何魅力?“便捷、实惠是关键。”淮安市清江浦区黄码镇镇长周青龙说,除了具有位置、规划等优势外,黄码港建设进口粮食指定监管场地,降低粮食购销成本,吸引了大批优质食品企业集聚。
近年来,淮安深入实施要素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全市非居民水、气、热价格持续保持全省低位。同时,全面加大低效闲置用地盘活力度,创新开展能耗指标交易,充分发挥排污权交易作用,为项目落地提供强有力支撑,成本要素“磁力”不断增强。此外,淮安建立市重特大工业项目用地计划保障机制,变“项目等地”为“地等项目”,进一步降低企业用地成本。
“南高齿(淮安)高速齿轮制造项目在投产前期,我们就在用工保障上提供了高质量服务。”金湖县吕良镇党委书记张立武介绍,该镇多管齐下满足企业招工需求,降低企业招聘的人力和时间成本。
人才是发展第一资源。淮安研究出台《关于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打造覆盖面广、支持度大、具有比较优势的“1+N”政策体系,并在全国首家出台产业人才举荐办法。此外,淮安还紧扣“7+3”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举办“产才对接高校行”活动,加大国内外柔性引才用才力度,优化高层次人才奖励政策,持续推动产才深度融合、量质同步提升,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实施‘智改数转’后,公司实现软硬件的互联集成,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大大提高。”江苏和兴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行政总监楚海鹏说。
淮安通过助力重点龙头企业实施“智改数转”,生产效率平均提高20%,生产成本降低15%,综合能耗降低10%。目前,淮安已累计创成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9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6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50个、五星上云企业12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248家。此外,淮安还制定《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助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工作责任清单》等文件;对1—2月完成工业总产值1亿元以上、同比增速超1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进行奖励,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孔雪 黄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