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永葆自我革命精神,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方略。党的十八大以来,廉洁文化建设不断深入推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明显增强,全党全社会廉洁价值理念进一步树立。但同全面从严治党新任务新要求相比,廉洁文化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部分地区的廉洁文化建设意识“逐级弱化”“效能递减”,亟需引起重视,上下联动,广泛涵养崇廉拒腐的社会风尚,侧重基层发力,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筑牢清正廉洁的思想根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特别是要引导广大基层领导干部在思想深处自觉筑牢“不想腐”的廉政观。面对金钱、权力诱惑,“不想”根本上源自理论清醒、理想信念坚定。为此,强化理论武装、加强党章党规教育是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基层在组织理论学习、党章党规党纪学习中要深刻把握反腐败斗争中内因和外因、自律和他律、治标与治本的辩证关系,常态化抓紧、抓实党的理论武装工作,提升理想信念教育实效。要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打扫政治灰尘,纠正行为偏差,解决思想不纯、组织不纯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导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增强对腐败的免疫能力。
深挖廉洁奉公的文化资源。涵养廉洁文化需要厚植廉洁奉公的文化基础,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营养,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从革命文化中挖掘教育资源,用革命文化淬炼公而忘私、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凝聚思想共识,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为政清廉、秉公用权的文化土壤。当前,基层廉洁文化建设存在一定的同质化倾向,不少地方基层的廉洁教育内容与时代特征、本地特色、本单位工作实际结合还不够紧密。建议多结合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深度梳理和挖掘地方廉洁文化资源、历史文化底蕴,从历史文化、革命文化、当地文化中找寻廉洁基因。重点打造好使用好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家风馆等廉洁文化教育阵地,讲好当地廉洁人物故事,阐述好历史典故、诗文及其背后的独特价值。
创新廉洁教育的方式方法。廉洁文化建设关键是入脑入心,要不断创新廉洁文化宣传方式,增强廉洁文化的亲和力、感染力。从问题导向来看,当前廉洁教育虽然既有报告宣讲、发放资料、观看警示片等“规定动作”,又有廉洁文化广场建设、廉洁文艺展演、廉洁移动标语、廉洁警句创作等创新形式,但总体而言,仍存在着创新力度不够、内容含金量不高、时代感不强等共性问题。这就要求一方面要把准受众群体,做好分众化宣教工作。如在妇女群体中开展“好家风”主题展,在青年群体中开展“青廉课堂”活动,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多种形式的警示教育,健全以案说德、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责长效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大创新创造力度,增强受众参与度、体验感。将传统媒体的严谨性、权威性同新媒体的时效性、互动性有效整合,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注入新的传播活力。如紧跟“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充分释放微电影、微视频等“微”传播力量,以小见大,丰富廉洁文化宣传教育。
赵园园(作者为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特约研究员,中共南通市委党校教授、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