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叙桑梓情 共建“好地方”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扬州视察,称赞“扬州是个好地方,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是国家重要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扬州积极抢抓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和宁镇扬一体化等国家和省重大战略机遇,围绕“好地方”建设,加快建设“三个名城”。
第三届江苏发展大会“共襄江苏发展扬州行”活动将于5月21日拉开帷幕,出席大会的扬州籍嘉宾将回到家乡参观考察,畅叙桑梓情、共建“好地方”。
活动当天,扬州精心组织多项活动迎接乡贤回家。嘉宾们将参观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三湾公园等地,并前往宋夹城参加乡贤林植树活动。在扬期间,部分嘉宾还将探亲访友、重游母校,并开展多场学术报告会和专题讲座。
快速崛起的扬州广陵新城 司新利 摄
城市名片
扬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禹贡》。传说禹治水时,分天下为九州,“扬州”为九州之一,因“州界多水,水扬波”而得名。历史上扬州城有过邗城、广陵、江都、邗江、江阳、维扬等名称,隋开皇九年始称扬州。自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扬州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城市数度繁荣,其中尤以两汉、隋唐、清代康乾年间为盛。
近年来,扬州成功打造诸多城市名片,美名远扬。扬州获联合国人居奖,获评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等。
活力 产业科创名城
扬州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坚定不移壮大实体经济,加快构建以人才、政策、金融为重要支撑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培育以13个重点优势产业为主体的现代特色产业体系。汽车及零部件、新型电力装备、高端装备、化工新材料产业规模均超千亿元,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装备等新兴产业加速壮大,纺织服装、船舶制造、轻工、食品等传统特色产业正在抢抓新机遇、实现新发展。目前全市共有10家百亿级龙头骨干企业、58家上市挂牌企业、268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772家高新技术企业、3889家规上工业企业。
扬州江淮汽车
大力培育“323+1”产业集群,即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新型电力装备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微电子及软件和信息服务、高端纺织和服装产业2个500亿级产业集群,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食品产业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以及航空产业集群。
2022年,扬州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居全省前列、好于全国。全市地区生产总值7104.98亿元,同比增长4.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5.49亿元,同口径增长2.3%;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0%和2.6%,进出口总额超1000亿元,“四上”企业突破1万家。
扬州智谷科技综合体
创新引领,经济活力迸发。2022年,扬州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9家,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入选“国家队”,全市工业投资增长2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江都入选省首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地区。完成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项目2372项,新增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优秀场景2家、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6家。服务业增加值超3500亿元,扬州软件园获评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广陵新城获评江苏软件名园。建筑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荣获鲁班奖3个。
扬州有近1400家外资企业,外贸市场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放型经济蓬勃发展。2022年,扬州新招引世界500强及跨国公司项目6个,实际利用外资17.4亿美元,实现进出口1101.2亿元。新增外贸市场主体600家以上,获批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新增对外投资项目26个,对外投资总额4.5亿美元。
古韵 文化旅游名城
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悠久的历史为扬州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全市现有各类文博场馆149处,国家A级旅游景区58家。扬州雕版印刷、古琴艺术、扬州剪纸、富春茶点制作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5.09平方公里的扬州明清古城,是中国东部地区风貌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
扬州是中国大运河原点城市,中国大运河第一锹土开挖于此。2014年,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项世界遗产。扬州作为申遗牵头城市,也是全线列入遗产最多的遗产区。2019年,扬州全域列入国家《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规划核心区。
近年来,扬州荣获“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3张世界级城市名片,历史文化名城展现新魅力。2022年,扬州被授予“运河城市实施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样板城市”,系统实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七个一”行动,广泛评选推广“运河十二景”,启动古运河综合整治示范段工程,北护城河文旅集聚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入选全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2个。东关街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凤凰岛创成4A级景区,高邮入选首批省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成功举办长三角文旅一体化合作发展峰会、《大运河画传》出版座谈会。
厚植文化优势,放大“三都”品牌影响力。近年来,扬州成功举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世界园艺博览会、世界运河城市论坛、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中国早茶文化节等系列活动,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2022年,扬州开展“好地方·好生活”系列消费促进活动,发放消费券超亿元。举办国际创意美食博览会、“扬州的夏日”文旅消费季等活动,瘦西湖入选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绿色 生态宜居名城
绿色是扬州的城市底色。近年来,扬州坚定不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描绘天更蓝、水更清、城更绿的生态新蓝图。2022年,扬州新增生态安全缓冲区2个、城市绿地234.5万平方米,成片造林3297亩,修复湿地1440亩,建成幸福河湖55条(个)。北湖湿地公园晋升“国家级”。7个项目入选“国家山水工程”。扬州作为全国唯一城市代表,受邀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扬州北护城河文旅集聚区 陈建新 摄
近年来,扬州开展生态宜居名城建设,全力打好雨污分流、黑臭水体治理、垃圾分类处置、老旧小区改造、市容环境提升和大气环境治理“六场硬仗”。2022年,扬州空气质量优良率75.9%,市区PM2.5年均浓度31.9微克/立方米,省考断面优Ⅲ比例95.7%。
扬州境内河湖密布、水网纵横,水域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26%。全市拥有300多个生态体育休闲公园,自然湿地保护率达71.5%,林木覆盖率达24.04%,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近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0.2平方米,形成了“城在绿中、园在城中、人在景中”的佳境。2006年,扬州因较好地保存了旧城并改善了市民的居住环境荣获联合国人居奖。
位于江淮生态大走廊的扬州“七河八岛”地带 程建平 摄
生态宜居的扬州正敞开怀抱热情迎接四海宾朋。如今,扬州已建立完善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乘高铁到南京、上海、北京分别仅需1小时、2小时和4小时,扬州泰州国际机场已开通50多个国内热点城市、14个国际(地区)航线。同时,扬州还拥有一流的商务环境,包括国际化的商务会展场所、多家五星级酒店、国际学校、高等级医院等,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商务洽谈、休闲养生、教育医疗等服务。
本版统筹 孙劲松 本版撰稿 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