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归梦如春水,悠悠绕故乡。当提起家乡时,你会想起什么?一句话给江苏,你最想说什么?暌违四年,第三届江苏发展大会即将于5月20日在南京启幕,江苏Now国际传播中心(JICC)推出《一句话·最江苏》专栏,约访全球各地的海外江苏人,共叙乡情,共话发展。缕缕乡音汇聚,丝丝情意绵长,共同展现助力祝福蓬勃发展的美好新江苏。
这个五月,《中希时报》总编辑汪鹏所在的中希文化传媒集团在雅典参与承办了“茶和天下”·雅集活动,希腊各界代表近百人现场品味中国传统茶文化,体验传承千年的东方美学生活。“很多希腊人被中国渊源悠久的茶文化震撼,发现中国光是茶就种类繁多,更别提不同的口味、泡茶、品茶方式。”汪鹏说。
这样的大型文化交流活动,今年中希文化传媒集团已经参与承办了三场,包括3月在雅典举办的“运河明珠·魅力京甬”北京、宁波双边旅游推介会、4月在中远海运比港港务局(APA)举办的上海临港新片区希腊双边投资促进宣介会。每一场活动,无论是希腊政府官员还是百姓都有很积极的反馈。
1979年出生于南京的汪鹏,从2005年创刊《中希时报》那天起,就把“传承和弘扬中华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传播中国声音”作为目标。经过多年积累奋斗,《中希时报》和希腊语版的《CHINA GREECE TIMES》双语并进,成为中希两个文明古国之间一座友谊和交流的桥梁。
2018年9月汪鹏回家乡南京,参访中山陵。
作为在希腊生活了二十年的中国人,漫步在雅典街头或是站在卫城俯瞰着古老的雅典城时,汪鹏时常思索中希文化交流的意义。“中国是最古老的东方文化发源地,希腊是最古老的西方文化发源地。两个文明古国的文化背景中有深层的相似、相通之处。希腊,是向世界介绍和阐释中国文化的重要国际舞台,来自东方中国的声音,在这里将被欧洲文化背景突出放大,从而达到‘四两拨千斤’、事半功倍的效果。”汪鹏说。他认识到,尽管中西方文化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在追求智慧、美好生活和人类发展方面都有共同的追求。这让他在学习和传播希腊文化的同时,更加珍视自己的文化根源,并从希腊文明中汲取智慧,为增进中希两国文化交流作出自己的贡献。
2022年9月,汪鹏在雅典卫城阿提库斯古剧场。
在促进江苏和希腊文化交流的这么多年里,汪鹏越来越感觉到江苏深刻的文化底蕴和对外传播的空间。汪鹏去年6月24日参加了由江苏省文旅厅、江苏省外办共同主办,在南京举办的“中国希腊文化和旅游年”系列活动,被家乡的人文和历史惊艳。希腊人和汪鹏聊天时告诉他,他们也觉得江苏这种鱼米之乡、小桥流水人家的感觉非常符合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汪鹏希望江苏的政府和民间能够多来希腊举办推荐会,“要想实现文明互鉴,得建立在互相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汪鹏认为。
即使身在海外,汪鹏也感受到南京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他建议南京借鉴希腊的旅游规划,在不同季节侧重不同种类的旅游,比如夏季主推自然风光欣赏,冬季主推历史文化景点游览,这样既让游客分流、保障服务,也让南京全年都保持旅游热度。
这次受邀参加江苏发展大会,汪鹏感到非常荣幸,也体会到江苏对链接全球的重视,这些都让他更有动力为家乡发展作贡献。虽然今年分身乏术无法参加盛会,但是八月回到南京时,他想带着自己有关江苏发展的想法、建议和相关部门和领导交流,并努力将这些想法化为现实。“江苏,山清水秀,山带水,山显灵气;水依山,水愈明秀。这里富含历史文化、这里齐聚人文雅韵、这里遍布山水城林,这里就是我的故乡江苏。我在西方文明的发源地、美丽的爱琴海畔希腊,衷心祝福第三届江苏发展大会取得圆满成功。”汪鹏说。
2021年7月,汪鹏在南京参加“侨连五洲·华裔杰青论坛”,并作为侨青代表发言。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蒋楚嫣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