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苏”式高质量发展“新三十六计”·焕新计|这条“巷”,将创新嵌入老城烟火气中

编者按: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3月13日,李强总理在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中积累了哪些好经验?解决了哪些新问题?日前,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启动《“苏”式高质量发展“新三十六计”》全媒体采访行动。记者践行“四力”,深入全省36个基层观察点调查研究、走访问计,全面展示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的生动实践。

“老城南变得认不识了。街巷的名字还记得,但早已不是记忆里的模样。”历史学家钱乘旦在回宁参加第三届江苏发展大会时感慨。

变化的不仅是街巷的面貌,更是内核。“将创新嵌入到城市烟火气中,将产业渗透到城市的各个街巷里”,城市硅巷已成为南京老城创新的主流范式。硅巷到底是条什么巷?城市更新中,如何唤醒老城活力?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近日来到南京秦淮硅巷·悦动·新门西进行蹲点调研。

聚焦·课题:

城市更新,如何激活老城活力?

5月的初夏,春天略有余存,凉风习习中,记者走进南京老城南门西片区。

明城墙下,秦淮河畔,西干长巷四周环境清幽。有老人在绿道上健身快走,有年轻人在街角的咖啡厅聚会谈心,有孩子来这里组队打篮球,更不时有戴着耳机背着双肩包的年轻人,骑上共享单车匆匆而去。不远处的凤凰台,游人可以登台远眺,如当年诗仙李白那般。人来人往中,历史与现代,互相交织、照亮。

城墙内便是悦动·新门西
城墙内便是悦动·新门西

西干长巷路北便是“城市硅巷”新兴产业载体——悦动·新门西园区,这里与周边街区融通共享,与城市街道无缝连接,一排排长方形建筑显得十分开敞,俨然城墙边一处休闲客厅。

“这里全部利用旧厂房改造,没有拆迁,没有建高楼大厦,保持了城市街巷的温度。”南京老城南集团总经理李宗虹指着园区内一排排建筑告诉记者。

“达官之优居、文人之雅居、百姓之乐居”,说的就是门西片区。这里坊市相连,曾是老南京手工业的繁盛地,也是其纺织工业的发轫地。改造之前,这里是南京印染厂、南京第一棉纺厂的旧厂房。时代变迁,产业更新迭代,门西片区的发展一度陷入停滞状态。

老厂房老照片
老厂房老照片

2017年,在南京市和秦淮区政府的支持下,南京万科投资2.28亿元对该地块进行改造。在打造新门西时,政府和园方再次面临新课题:如何通过城市更新,赋予历史遗存以新的活力?如何在老城更新中既保留温度又能激活老城区?

“城市硅巷”模式成为破题之举。

硅巷借用了硅谷的名字,作为现代创新创业载体的一种形态,它没有固定边界,其特点是位于城市中心,是以存量空间更新为主的创新科技产业集聚街区。

悦动·新门西已成城市新客厅
悦动·新门西已成城市新客厅

李宗虹介绍,门西片区引入城市硅巷模式,通过对旧厂房存量资源进行创新利用,拓展新兴产业和文化空间场域,目前已成为物联网产业科技创新创业的平台。“门西片区脱胎换骨,重新焕发蓬勃生机。”接下来门西的B地块,即将建成高新产业与文旅融合的4.0版本——门西数字生活街区,复建凤凰台、杏花村等历史遗迹,打造一个城墙下国际物联网+高科技产业全国营销中心,目标是成为华东片区乃至全国独具文脉特色的物联网产业高地。

行动·效应:

从“拆改留”到“留改拆”

“明城墙下的科技公司,这实在太酷了!”丰疆智能市场总监汤小婷笑着说。这种独特的办公环境,使得海内外前来参观的客户艳羡不已,“加了不少分”。

记者站在该公司的办公区二楼看到,这里完整保留了旧厂房的斜锯式屋顶,墙壁上一格格用来采光的窗户,与办公桌上一台台笔记本电脑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古老与现代的碰撞,有没有?”汤小婷风趣地说,“这个跟我们公司的调性太一致了!”

丰疆智能近几年尤其专注于农业物联网产品的开发,在最古老的农业上做最现代化的创新,其农机智能驾驶系统销往全球。而该公司入驻悦动·新门西,正是看上了这里的文化氛围、完备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和主城优势。“互联网公司节奏快,老城区生活便利,餐饮等服务业发达,降低了年轻人的生活成本,有利于我们留住人才。”

丰疆智能在改造后的厂房里办公
丰疆智能在改造后的厂房里办公

“留住人才”正成为硅巷企业的一大竞争力。研究显示,高智型人才一大特点就是“图方便”。主城区是城市文化与记忆的中心区,也是各种高端资源的富集区,既有林立的大专院所,又有充裕的科教文卫资源,还有便捷的生活服务,对于创新企业吸引高智型人才更加有利。据悉,丰疆智能从2019年入驻园区后,员工已从50人发展到200人。南京万科悦动·新门西负责人徐婧介绍,园区集聚了40多家上下游的产业链企业,开园以来累计实现税收超4亿元。

调研中,记者发现焕然一新的悦动·新门西更是一座包含多元产业的“城市客厅”,时尚餐饮、体育酷玩、汽车服务等都市新消费业态各具特色,咖啡店、酒吧、西餐厅、设计师买手店等成为时尚潮流青年群体的“打卡地”。

“方寸之间,硅巷把门西的生命力激活了!”走在新门西的中轴线上,南京白下高新区秦淮硅巷部副部长张志英感慨地说。

从以前“拆改留”到现在“留改拆”,南京市围绕城市更新,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在破题老城创新的问题上,秦淮区率先突围,启动了“秦淮硅巷”建设,这一模式已成为老城创新的主流范式。张志英介绍,截至今年,秦淮硅巷共有高品质科创载体逾110万平方米,其中纳入南京市城市硅巷备案载体26个,面积近80万平方米,共集聚了科技型企业1210家,市级以上人才超过了80人,物联网、通用航空、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集聚度达到了80%。

新门西经常举办集市
新门西经常举办集市

“将创新嵌入到城市烟火气中,将产业渗透到城市的各个街巷里。”张志英如此形容硅巷模式。

而城市硅巷的意义也并不止于产业振兴,让老城焕发新活力、产业回到城墙内,遵循“创新不仅在园区、更在城市社区”的理念,探索一条推动老城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这才是城市硅巷最大的启发。

调研•问计:

这四招从寻常巷陌里蹚出“创新大道”

回首来时路,这条寻常巷陌里蹚出的“创新大道”,带来诸多启示。张志英认为,主要有下面四点:

一是小巷大空间,坚持老旧载体拥抱主城创新。整合改造老厂区、老校区、社会园区、低效楼宇、产学研机构手上零散的载体空间……由此聚沙成塔、攥指成拳,凝聚成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强劲磁场。

二是产业高能级,坚持让街巷释放黄金价值。空间裂变为秦淮硅巷支撑起更大的发展愿景。目前,秦淮硅巷域内共集聚了科技型企业1210家。

三是老城新气质,坚持长远布局“先手棋”。与南航、南理工推进校地融合的创新湾区发展模式,成立“校、地、企”合作共建产业学院,积极打造“政府+母校+校友”的同心圆。

四是服务平台化,坚持打造创业“强磁场”。深化创新实验室建设,集聚高校教授、行业大咖、投资达人等,整合集成创新服务产品。

硅巷激活悦动·新门西
硅巷激活悦动·新门西

建言·启示:

主城区的新一轮产业布局应具备多种属性

“硅巷模式,体现出来的是‘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智慧,是在‘小空间’里的‘大作为’,也是‘旧城区’中的‘新动能’,具有重大意义。”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员何雨表示。

“硅巷模式,代表了城市发展的另一种可能路径。”何雨认为。此前,受益于外延式工业化与城镇化,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为在各种新城区里的大开大合式的各种大手笔。缺乏基于有限空间内的紧凑型、集约型发展意识。在此之前,主城区受制于空间不足,产业发展不足,随着旧院区、旧厂区、旧小区等的大幅整理与更新,空间制约瓶颈在相当程度上已经大幅缓解,主城区的产业发展大有可为。如悦动·新门西,足以承载相当体量的科创资源。

一直住在鼓楼和秦淮老城区的何雨,偏爱老城区。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过去的十年里,南京主城区的人口减少了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这为城市功能的再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产业再次回归主城,或者说,中心城区的重新崛起,应该是一个可以预期的趋势。”他认为,主城区的新一轮产业布局,将具有鲜明的科创属性、生态属性与集约属性,以更好地衔接主城区的独特资源优势。硅巷恰好提供了这样一种路径,“能够创造机会,成就梦想,在此基础上,又能享受美好生活!”

正如在新门西墙上标语写的那样,南京其实也很好!

悦动·新门西园区的休闲空间
悦动·新门西园区的休闲空间

策划|潘青松 杜雪艳

统筹|仇惠栋 刘海琴 王高峰

采写|刘海琴

视频|张琦

片头包装|张琦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