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以来,徐州市聚焦产业发展的重点活动格外密集。20日,2023全国农商互联暨乡村振兴产销对接大会开幕;18日,首届工程机械技术创新大会成功举行;连日来,各城区和县域板块举办多场招商引资大会……一项项活动,都源于一场“会”——14日,徐州市举行2023中国徐州第二十六届投资洽谈会,推出“1+7+N”等一系列活动。
冲刺四季度,决胜全年度。徐州拿出项目招引的实招硬招,为发展蓄势储能。“一个更有活力、更具魅力的徐州,始终打开大门、张开双臂,迎接着四海高朋,拥抱着五湖宾客,携手阔步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在此次投洽会上,徐州市委书记宋乐伟诚挚发出邀约。
从1998年至2023年,在每个丰收的秋季,徐州都会向世界发出邀请。这个金秋之约,如今已坚守26年。今年的投洽会,徐州为跨越山海而来的合作伙伴们准备了什么惊喜?又有哪些重头项目计划在徐州“安家”?记者带您看一看。
引进来,共享发展“大蛋糕”
初秋的大龙湖碧波荡漾,湖畔高楼耸立。今年投洽会上,210余名重点企业和商协会代表齐聚大龙湖畔,共叙友情、共话发展、共谋未来。
这场大会,群贤毕至,高朋满座。记者注意到,很多与会的企业代表都是徐州“老相识”。
与徐州携手并进6年,招商集团子公司招商蛇口在徐累计开发面积约26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50亿元,在徐州市场的销售额稳居前三。“徐州市委、市政府制定的一系列得力措施、出台的一条条暖心政策和营造的一流营商环境留住了我们。”招商集团总经理朱文凯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在片区开发、资本投资、高新产业、交通物流等领域与徐州寻求更广泛合作,充分发挥招商局集团综合平台优势,助力徐州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这是一场诚意满满、机遇满满的大会。“与往届相比,今年投洽会的招商模式实现了从‘给政策’向‘给机会’转变。”徐州市商务局副局长李芸说,徐州整合“343”产业、城市建设、区位交通等领域优势,集中展示了“343”产业和都市产业应用场景,清晰阐述了发展方向、布局区域、载体平台、优势要素4方面重点内容。同时,向参会嘉宾印制发放应用场景招商项目册,具体涵盖了206项招商需求清单,着力吸引有投资意愿企业参与徐州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机遇,共享城市发展红利。
对于徐州招商模式的变化,河南科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程迪深有体会。“在与徐州一轮又一轮的项目洽谈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徐州在招商中考虑的不是某一个单一企业,而是整个产业链或产业集群的发展,也关注企业落地后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程迪说,这样的招商对企业来讲,比单纯给政策、给资金帮助更大。
“我们希望借助投洽会平台,与链上企业交流、洽谈,进一步补链延链,加快在徐发展步伐。”益客食品集团董事长田立余表示,徐州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产业基础愈发扎实、城市品质不断提升、营商环境越来越好,经济保持非常好的韧性,对企业来说处处都是发展机遇。
这是一场成果丰硕、未来可期的大会。本次投洽会,53个项目现场签约,协议投资总额1040.2亿元,利用外资7.2亿美元。其中,协议投资额50亿元以上项目11个,10—50亿元项目27个。“343”创新产业集群项目46个,占比约90%,充分彰显徐州经济的发展活力和强大韧性。
中环领先此次在徐州经开区再度签约投资建设半导体大硅片项目,项目全面达产后,徐州基地大硅片产能将达到月产60万片,将为徐州打造区域中心城市提供更强动能。
韩国优伊特公司主要专注于第三代功率半导体(模块)及其配套方案的设计、测试和销售。今年8月,该公司在邳州成立江苏艾伊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制造工厂,目前项目各项工作已全面启动。
“我们将盯紧盯牢‘26洽会’发布的‘343’产业应用场景,落地一批‘市场+资源+机会’衔接融合的创新产业项目。”李芸说。
走出去,做大招引“朋友圈”
今年是徐州“招大引强突破年”,第二十六届投资洽谈会正是徐州年度招商引资的“重头戏”。聚焦这场“投洽会”,徐州各地特色招商活动如火如荼:徐州经开区金秋投资恳谈会暨外商企业协会成立大会上,涵盖工程机械与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集成电路等在内的18个重大产业项目签约;向“新”发力,沛县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签约20个项目;云龙区举行招商投资洽谈会,30个签约项目总投资额达170亿元;紧盯都市产业,36个项目签约落地泉山……
以这场“投洽会”为契机,第三届中国安全及应急技术装备博览会、第二届淮海人才峰会、2023中国(徐州)国际服务外包合作大会、中国徐州——马来西亚双向投资推介会等将陆续举行,徐州把一场传统的“投洽会”推动演变为一个“招商季”。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同时也是建设产业强市的“最强引擎”。年初,徐州召开全市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暨招商引资大会,动员各地各部门把项目建设招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制定出台《2023年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意见》和《2023年全市招商引资考核办法》,旨在通过产业链招商攻坚、重点目标企业突破、全球招商品牌推广等“九大行动”,加快构建“市招商办+‘343’创新产业牵头部门+县(市、区)”招商工作新体系,推动招商项目快落地、快转化、快见效。
以大抓产业、重抓制造业为鲜明招商导向,徐州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全力实施领导带队招商、专业小分队招商和专题招商,不断拓宽“朋友圈”,招商足迹遍布全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创新要素最活跃、最前沿地区,与企业一道抢订单、寻机遇。
4月中旬,宋乐伟率队赴上海招商,深入探寻高质量发展的“密码”,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5月,宋乐伟率徐州市经贸代表团赴芬兰、德国、丹麦访问并开展招商推介,一批合作协议(项目)顺利签约;7月31日至8月2日,徐州市代表团赴香港开展经贸交流、科技金融对接、文旅推介等活动,并召开2023徐州(香港)投资推介会……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前三季度徐州共实现签约注册项目308个、协议投资总额2136.98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77%,超序时2个百分点。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10个,10-50亿元项目66个;“343”重点产业项目236个、外资项目11个。
记者注意到,徐州在抓招商、谋发展、上项目中,把“343”创新产业集群放在了首位。比如,今年3月在北京举办的投洽会中,徐州公开发布的30个“揭榜式招商”项目就全面涵盖了“343”创新产业集群的10个产业;6月中旬,徐州市市长王剑锋率队赴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开展专题招商活动期间,所拜访企业均为绿色低碳能源、集成电路与ICT以及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领域,目的就是为了推介徐州发展优势,对接创新资源,深入推动“343”创新产业集群培育壮大。
正是如此,在前三季度的招引中,“343”产业项目占比76.6%,其中绿色低碳能源聚焦硅片、电池片、光伏组件等项目,助力打造光伏全产业链条;工程机械突出农业、矿业、高空作业等优势主机产品,以及液压、传动、整车控制等高附加值核心零部件项目,持续做大做强优势领域;集成电路与ICT注重引进显示屏、智能终端等项目,加快建设信息通信产业精密制造平台载体。
同携手,共筑产业新高度
徐州经开区弘元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一体化项目生产车间里,一台台AGV满载着镀膜处理过的电池片有序行驶,按照指定线路送往下一工序进行银浆印刷。该项目总投资150亿元,共分为三期,目前一期、二期均处于产能爬坡阶段。
“项目二期为年产16GWN型TOPCon电池片,单线产出可以达20万片,本月满产之后,可以达到行业第一水平。”弘元新材料徐州电池副总经理张鹏飞介绍,目前三期正在规划中,项目全面达产后,预计年产值约300亿元,新增就业6000人。
不只是弘元新材料,今年8月,江苏天科合达碳化硅晶片二期扩产项目开工,达产后,可实现年产碳化硅衬底16万片;江苏淮海科技城数字经济产业园二期建设正酣,将打造人才汇聚的淮海数字经济“新标杆”……在徐州,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来了不想走,投了还想投,项目投资频现“二期现象”,助力全市重大项目建设和工业经济发展加速跑。
截至8月,20个牵头实施省级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28.8亿元、完成年度预期的67.7%,徐州经开区中能硅业4.6万吨颗粒硅、邳州长城新能源汽车、贾汪区徐工基础等8个产业项目已实现投产或部分产线投产;194个年度实施市级重大产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13亿元,完成年度预期的65.9%,123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已开工121个、开工率98.4%,形成“签约一批、落地一批、投产一批、转规一批”滚动发展的良好态势。
好项目、大项目为何一而再、再而三落子徐州?“协鑫扎根徐州17年,累计在徐投资超700亿元,以颗粒硅、CCZ、电子级多晶硅等为代表的十大‘硬核科技’,有8项诞生于徐州,其中2项成功解决国家级‘卡脖子’难题。”本届投洽会上,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一语道破,哪里的营商环境好、服务质量好、办事效率高,哪里就能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长得大、有发展,协鑫集团和徐州大地的水乳交融,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记者认为,企业从“头回客”变“回头客”再变“常驻客”的背后,是徐州现代产业集群蓄势崛起的时代潮涌:工程机械获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全国综合规模最大、品种覆盖面最广、产业集中度最高的城市;数字经济、绿色低碳能源、安全应急等产业加快壮大,产业发展进入转型升级、扩量提质的快车道;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徐州科创圈纳入江苏布局的三大科创圈,云龙湖深地实验室获批筹建省级实验室……
看工程器械产业链,徐州推动“四链”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徐工“链主”企业龙头作用,带动全市1000多家、全球4000多家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形成了极具竞争优势的“供应链融通模式”;
看科技创新,徐州大力完善提升平台功能,打造“1+3+100”科研平台体系,建成高端工程机械及核心零部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安全应急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支持徐工集团整合平台资源,不断提高科技创新与支撑能力,打造创新发展增长极;
看营商环境,徐州从政策、市场、政务、法治、人文五个环境建设协同推进,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落实落地,17家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功能完善,各类载体平台衔接配套,已成为聚集要素、集聚资源的强磁场。
“作为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经过多年的转型,徐州已‘抖’去一身煤灰,实现脱胎换骨的变化。”诚如宋乐伟所言,徐州期待更多有识之士走进徐州、选择徐州,扎根这片发展的热土;徐州也将以精心精细服务,让每位投资者和创业者都能获得丰厚回报、开创事业发展新篇章。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岩 张涛 杨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