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要闻 > 正文
“滨”纷多才⑩|“硬装备”赋能生态文明工程,“软服务”营造招才引才环境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摆在突出位置,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论断。

滨湖区作为无锡市重要的科创策源地,全面布局“543”产业,科学谋划“五湾五城”产业空间,利用产业独有优势,紧抓产业链和人才链相互促进,以产业创新带动人才引进,以技术发展推动人才培育,以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人才结构优化,推动全区人才工作创新发展实现弯道超车。

滨湖区委在交汇点新闻客户端刊发无锡滨湖“543”产业系列报道《“滨”纷多才》专栏文章,探究如何做实做细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工作,加速提升产业能级和经济支撑力,助推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建设。

“硬装备”赋能生态文明工程,“软服务”营造招才引才环境

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全面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加快推动完善生态文明体系,不仅对增进人民福祉、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也对提高产品质量、升级作业效率、巩固安全防线、维护市场公平、延长存续周期起到支撑作用。在数字化浪潮日益席卷的时代,如何将科技与绿色有机结合,使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是一道亟待我们深刻思考的关键课题。

被誉为“物联网之都”的无锡,坐拥16个相关产业园区,集聚4000余家新兴中小企业,是该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军者”和“排头兵”。江苏太湖云计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蓝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这片优质的营商沃土中落户成长,为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和城市卫生水平展现勇担社会责任的应有之义。

“软硬”相济,下好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盘棋”

太湖治理是国之大者、省之大计,今年7月《推进第一轮太湖综合治理行动方案》正式印发出台。滨湖区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占据无锡90%的太湖岸线,是与太湖发展密不可分的连枝,也是孕育诸多科创环保产业的摇篮。

自2009年成立至今,江苏太湖云计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始终以科技创新改善城市环境为宗旨,紧抓“智慧水务”和“数字化服务”两大板块。依托IT技术的迭代更新,对物联网产品“绿水卫士”进行了数十年的实践和优化,使其能够在无外部供电、污水全浸没的恶劣条件下实现防水、防腐、防爆,长期稳定完成工作,俨然加入了行业内续航时间和应用性能方面第一梯队。

企业将这一自主研发的强悍硬件,安装到地下雨污水管网之中,通过监测流量、液位及水质等,从源头上彻底根治黑臭河道、提高污水处理效率。“这个系列当中的一些产品可以在地下工作三年以上,在投放市场之前我们做了很多次的调试和改良,质量还是非常耐用的。”江苏太湖云计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市场经理陶康介绍道。同时,企业提供软件的配套服务,为无锡各个区域创建数据分析平台,实时掌握“智慧水务”的工作动态。

图为江苏太湖云计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外景

相比于“前端”的实时感知监测,江苏蓝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更加注重“后端”生态环境的长效管理。十多年来企业在生态环境、安全应急、水利水务等领域持续主营深耕,借助AIOT技术提供综合性、多样化的解决方案。研发构建“Squirrel云平台+终端+服务”的核心布局,涵盖“蓝天云”“碧水云”“安全云”三个部分,集大气环境污染溯源预警预测、水污染溯源预警预测、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等系统于一体。

同时,通过AI数据模型对海量生态安全数据进行挖掘,推动环境监测向自动化、标准化、智能化、信息化转变,形成生态安全数据“一本台账、一张网络、一个窗口”,确保监测数据客观真实、全面有效,以更加精确和灵活的方式辅助生态环境监督与决策的智慧管理。

图为江苏蓝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楼

“内外”齐心,织密引进高端人才的“一张网”

公司发展长青不衰的秘诀在于人才,不少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行业龙头企业深谙此道。江苏太湖云计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铆足干劲,加快助推人才梯队建设,既深入基层挖掘有专业潜力的应届“新苗”,也开放大门欢迎有技术能力的精英“良木”。

为了能够招揽和吸引更多优秀骨干,滨湖区政府坚持打造更加灵活、更具区域竞争优势的政策体系,全力支持人才落地安居、打磨本领、创造成果。在全区范围内统一人才认定标准,符合类别要求的可以租购一室一厅的“吾+”人才住房公寓,还会给予租房补贴。其中通过人才分类认定的D1类以上高层次人才能够领取一张“滨湖人才卡”,凭此卡享受全国超200家机场和高铁站贵宾通道服务和免费的景区园林旅游服务。

同时,针对不同学历等级的就业者,滨湖区提供3—10万元的一次性生活补贴和2000—10000元的一次性引才补贴。在研发资金和薪酬待遇上,滨湖区更是出台政策层层加码,申报“滨湖之光”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并成功入选,最高可获得300万元项目支持;申报“滨湖之光”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并成功入选,可连续两年获得总额10万元的工资补贴。这些普惠性的人才激励制度不但树立了出色的榜样示范,提高了人才的留驻意愿、减轻了企业高薪用才成本压力,收获了良好的宣传效益和品牌口碑。

图为江苏蓝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外引进人才丁嘉晶,拥有美国留学经历和多年市场销售管理工作经验,现负责蓝创智能营销中心渠道部

截至目前,江苏蓝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员工200余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员工占比约85%,硕士及以上员工占比约20%,海外归国人员占比约5%,各类技术人员更是占职工总数的80%以上。为全方位保障技术人员的工作生活,该公司利用现有政策、资源配置和平台优势全力满足技术人员就诊看病、子女上学、个人成长等方面的现实需求。“2020年,公司引进了一名专攻大气服务方向的高端人才,当时他的家庭还没有完全搬到这边来,所以伴侣和小孩就面临求职和入学的阻碍,公司了解到他们的困难以后,积极和政府部门联系,第一时间帮助解决了无锡短期居住的住房问题,并且物色联系到了一些对口岗位,还帮助争取了公办幼儿园的名额。这位员工特别感动于公司给予他的人文关怀,近两年主动承担了多项公司重大技术产品研发,现在依然投身于行业‘卡脖子’技术产品攻关中。”江苏蓝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营总经理许鹏感慨地回忆道。

与此同时,公司双线并行,为人才提供内部培育和外部学习的机会,每年主要针对新技术发展和应用领域,开展不少于10天的脱产培训,日常则会鼓励他们参加各类技术论坛和行业重点展会,入职适应期间还会为他们量身定制一套详细的未来发展规划,从而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积极性。

“上下”合力,绷紧特色产业发展的“一根弦”

前瞻性和战略性是高新技术产业的突出特点,但这把“双刃剑”在照出了光明前景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困扰。江苏太湖云计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要锚定城市水环境监测与治理这一细分领域,聚焦范围相对狭小具体,所以招募到合适的对口人才并非易事。且公司在历经股权变更和对赌协议之后,大大提升了对市场环境及体制改革的敏感度。基于此,公司未来需要更多物联网、给排水的专业人才,也需要更多掌握成熟经营手段的管理人才,能够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绿水卫士’系列产品已经成功应用于江苏、浙江、吉林、广东等地,太湖云智慧排水产品也已经广泛应用于滨湖区全域,考虑到现在公司的运营状况还有国企性质,我们后续对博士等更高层次的人才需求度会越来越高。”江苏太湖云计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夏慧进行了补充。

图为江苏太湖云计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绿水卫士”系列产品

随着行业态势的急遽变化、监测需求的加速扩张,江苏蓝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选拔人才的标准也有所抬升。复合型人才或多个单一专业性人才的组合将会成为主流,横跨学科、背景交叉的人才将会受到青睐,特别是涉猎人工智能专业、环境专业、气象专业、物理专业、机械专业、通信专业等领域的个中翘楚,以期解决数据应用孤岛化突出、技术进口依赖性严重、数据传输安全度不足等问题。“目前,公司依托算法和传感技术,能够精准预测PM2.5和挥发性有机物;针对易燃易爆气体,我们也实现了远距离大范围的定性定量遥测,研发出的国产仪器每台节省了200万元的建设花销;2022年被评选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就现在而言,公司的一线员工都需要一定的学历背景来夯实根基,之后我们也打算提高硕士及以上人才的比例。”许鹏强调道。

滨湖区优美的生态环境、齐全的政策扶持、独特的地理区位营造了不可多得的聚才储才空间,未来也将加强校企联合,开展双向选择、双向培养的自由模式,引导与高校形成部分专业性人才的委培机制,促进行业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图为江苏蓝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部分产品展示墙

软件信息产业作为滨湖区大力推进的重点集群项目之一,在投入产出率、实际应用率、资源消耗率等方面存在许多闪光点和价值点,促使这些优势成果加以转化,为生态环境保护赋能增效,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簇新路径。未来江苏太湖云计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蓝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持续做优做实、做大做强环境监测、智慧排水等领域,在政府的提挈支持下深入实施城市生命线工程,为无锡乃至国家的物联网谋篇布局贡献领先力量。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宗祺 吴宣(实习) 李楠


责编:张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