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美国飞虎队后代在父辈战机前追忆 重温友谊

中新社柳州11月5日电 题:美国飞虎队后代在父辈战机前追忆 重温友谊

作者 林馨 刘俊聪

在广西飞虎队遗址里,美国飞虎队后代小克利福德·隆在一架复刻的战机前驻足良久,掏出一沓旧照片反复端详。一张摄于1944年的老照片里,他的父亲克利福德·隆驾驶着同型号飞机,刚完成第104次任务。“我为父亲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小克利福德·隆在复刻的战机前,久久不愿离去。

11月4日,在广西柳州市飞虎队遗址里,飞虎队后代小克利福德·隆在一架复刻的战机前展示父亲的照片。刘俊聪 摄

近日,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杰弗里·格林和飞虎队老兵哈里·莫耶、梅尔文·麦克马伦携30余位飞虎队队员的后代访华。11月4日,飞虎队一行来到柳州市军事博物园,在曾经的飞虎队遗址共同追忆援华作战往事。

1941年,一大批美国青年飞行员在陈纳德将军的率领下,组成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来到中国,他们被中国民众亲切地称为“飞虎队”。

当时,19岁的克利福德·隆便是跟随陈纳德来到中国的队员之一。“父亲的脸圆圆的,当他飞到离中国士兵很近的地方进行地面支援时,中国士兵透过驾驶舱一眼就能认出他,他们给父亲起名为‘月亮脸’中尉。”小克利福德·隆讲述着父亲的故事。

克利福德·隆深爱他的妻子,他将妻子的名字印刷在飞虎队战机机首处。或许是冥冥之中保佑,克利福德·隆在一次被日机击中后幸免于难。小克利福德·隆说:“如果父亲知道我来见中国的老朋友,他会很高兴。”

如今,柳州飞虎队旧址已修建成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柳州市军事博物园,保存着飞虎队、中国空军修建使用过的18栋营房,飞虎队使用过的指挥塔、防空碉堡等。一张张老照片、老物件穿越时空,无声地诉说着当年两国民众共同抗战的岁月。

展馆里,一张陈纳德将军的旧照,引起他外孙女嘉兰惠的注意。看到旧照时,她向众人介绍外祖父并提出要在此合影留念。当年,陈纳德离开美国援华时,嘉兰惠的母亲只有9岁。她说:“这张外祖父的照片让我很感动,这意味着很多中国人记得他所做出的牺牲。”

11月4日,嘉兰惠(右)看到外祖父的旧照(右上角)时激动不已,提出要与其旧照合影。 林馨 摄

在华对日作战中,中美两国人民经受血与火的考验,结下深厚友谊。中国民众与美国飞行员同气连枝,不惜一切代价为彼此提供救助,200多名遇险飞行员得到救助,数千中国民众在救援行动中献出生命。

多年来,嘉兰惠致力于将飞虎队的故事流传下去。“此次有两位飞虎队老兵和我们一同前来,我很钦佩他们。不久后,我们可能再也听不到老兵的故事,作为后代,我们应该成为飞虎队的声音。”

嘉兰惠在接受采访时反复强调:“我们必须记住历史,记住当时双方共同的纽带。”她认为,在战争时期,美中像兄弟一样。在和平时期,双方更有责任建立友谊,让子孙后代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此次访华之旅,飞虎队老兵和亲属们先后走访北京、重庆、昆明、柳州等飞虎队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他们希望以此推动两国更多年轻人了解飞虎队的故事,续写双方友谊。(完)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