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生态环境 > 正文
从“狗都嫌”到“成群白鹭翩翩来”

河岸边的朱红色长椅上,一对老人相依而坐。背后两棵大树,像是两顶大伞,将午后炙热的阳光遮得严严实实。老人不说话,只望着远处。顺着老人的目光看去,原来是一簇簇鼠尾草及紫穗狼尾草在秋风中摆荡,还有几只各色的大蝴蝶绕着飞,好不惬意。

这好似电影海报样的画面,就发生在朱家山河东门段,江北新区泰山街道沧波门社区后河沿小游园里。

10月31日下午3点左右,正是工作日。记者眼前,那“电影海报”中的老人是戴党小夫妇,夫妻已至古稀之年,家住珍珠河旁的泰来苑小区。自今年5月,小游园开放以来,每天下午到这里逛逛就成了两位老人最惬意的休闲项目。

“一年前,我们连窗子都不愿开,别说来逛了。”戴党小直言,邻居们常调侃,以前小狗都不愿意到河边来。“如今好了,不仅河水干净了,路修好了,岸边还修起了漂亮的小公园。”

江北新区水系丰富,一条条河流穿城而过直达长江,保护水环境就是在保护长江,保护这一方百姓的生存家园。

以朱家山河为例,朱家山河自滁河而来,由北向南汇入长江。这条河关乎江北人的“面子”,全长17.8公里,全线大部分在江北新区内,途经之处有企业密集的成熟产业园区,还有人口密集的居民聚集区;这条河更关乎江北人的“里子”,一代代依河而居的人们把它视为“母亲河”,那些在河岸边生活的印记,让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变得更为具体。

“我小时候,一家人常在河边玩,大人洗衣、淘米,小孩打水仗,多快活哦。”站在岸边,沧波门社区志愿者张宜刚回忆,他与戴党小夫妇一样,都居住在朱家山河东门段沿线小区。

64岁的张宜刚在这里居住了大半辈子,眼看日子越过越好,自己家也从平房搬进了小区。然而,越来越臭的河流却一度成了他和邻居们的心头病。

一条近20公里的河流提升整治非一日之功。此前,江北新区先后进行了清淤除黑、控源截污及综合整治等,实现河道水质消除劣V类。

然而,最难啃的骨头在这一次,要整治的正是张宜刚家门口的东门段。沿河十几家棚户常年居住在此,环境脏乱差,还会将污水直排入河。此外,还存在着污水管网缺失破损、沿线小区雨污分流不健全等问题。

朱家山河水环境的“缺口”必须堵上!2022年年底,江北新区启动朱家山河东门段沿线综合整治工程。

在实施工程之前,首要任务是安置好棚户居民。“一些居民想不通,不愿意走,他们虽然住在棚户,但跟旁边小区的居民一样,也在这里住了几十年。”江北新区泰山街道沧波门社区副主任吴涛介绍。怎么办?不能鲁莽行事,只能一家家做工作。

就在这时,张宜刚等社区志愿者主动加入进来,提出要“建群”,共同参与整治工程的推进。“志愿者们与棚户居民都是老邻居,每天上门给他们讲利害、讲道理。我们社区在新区和街道的支持下给这些居民底气,承诺会竭尽所能帮助居民搬迁。”吴涛说,在启动施工前,十几户棚户居民全部迁出,从根源上解决了棚户区污水下河问题。

东门段情况复杂,为拿出立足长远、精准有效的整治方案,江北新区经过密集调研、勘察,最终确定,要进行包括小区雨污分流、管网建设、沿河排口整治、河岸景观提升等在内的水环境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

“不仅是水清了、景美了,我们到东门菜场的路也通了。”张宜刚兴奋地拉着记者沿小游园一路走到菜场。他满脸骄傲地介绍着家门口翻天覆地的变化,泥洼路变成了满眼绿意的健身步道,各类鸟儿到了傍晚叽叽喳喳叫,保留完好的古桥古树为游园独添了几分韵味,“早上散步时,能看到成群的白鹭落在岸边,别提多漂亮了!”

沿朱家山河往上游去,同属于滁河水系的马汊河,在葛塘街道境内分支出一条小河,名葛塘河。这里也曾因水质污染严重、水环境条件恶劣,被群众集中投诉。就在近日,葛塘河完成水环境提升整治一期工程,水环境条件恶劣现象已基本消除。后期将陆续推进二期工程,力求实现“晴天污水不下河、雨天排水不超标”。

可以想见,很快,又会有一条让居民骄傲的“幸福河”重回眼前。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