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乡村振兴 > 正文
南京浦口数字农场“慧”就丰收图景

3日中午,浦口区汤泉农场,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大地犹如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开镰啦!”随着一声吆喝,联合收割机穿梭其中、火力全开,稻穗被源源不断“吞入囊中”。阵阵轰鸣声中,运输车在田埂边“严阵以待”,及时将收割好的稻谷装车,运送至粮食烘干房内,现场一派金秋丰收图景。“趁着这几天天气晴好抓紧收割,确保颗粒归仓。”反复摩挲着饱满的稻穗,种植户陶昌金很是开心,“亩产650公斤肯定不成问题。”

联合收割机正在进行收割,稻穗被源源不断“吞入囊中”。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鲁舒婷 摄

作为浦口区打造的数字大田项目,汤泉农场占地上万亩,今年种植水稻约4000亩,包括银香38、南粳5055、南粳46等品种。“今天收割的主要是银香38,因为该品种相对其他品种更早熟,所有水稻预计在本月20日之前全部收割完毕。”浦口区汤泉农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书记樊丛丛说。

据了解,数字大田项目是浦口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区建设项目的场景之一。项目针对水稻、小麦规模化生产需要,开展稻麦轮作关键环节农机无人作业技术示范应用,实现水稻和小麦耕、种、管、收等关键作业环节“无人化”自主作业,让科技型农民在这里大展身手,让更多农户想种田、“慧”种田。

粮食“收多收少在于肥,有收无收在于水”。水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年夏季,连续的强降雨让种田“老把式”陶昌金不用像往年那么担心。“手机一点,所有积水得以及时排掉,前期打造的智慧系统立了大功。”陶昌金坦言,他在浦口承包水稻种植已经十多年,面积也从最初的几十亩增加到现在的近400亩,之所以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就是看中这里的科技赋能,让他更有丰收底气。

陶昌金所说的智慧系统之一是数字化灌溉技术。只见农场农业技术员徐鸿飞打开手机APP,轻轻点击,不远处的闸门自下而上缓缓升起,大约30秒至1分钟后,水流便缓缓涌入稻田,“比如上个月是灌浆期,是水稻大量‘喝水’的时候,得益于该系统,约4000亩水稻田全部灌溉完成需要8到10小时。”

除了智慧灌溉系统,农场还打造了虫情监测系统和气象墒情监测系统,空气温湿度、风速、风向、降雨量、太阳辐射强度和土壤温湿度等信息均能实时采集发送,真正让种植户实现“手机种田”的全新耕作方式。

打药不需人、育秧不下田。当前,除了处理部分“自生稻”及田边杂草外需要人工操作外,“科技范儿”十足的无人农场已经实现了全流程机械化和自动化。“各类‘黑科技’的使用可让农机作业效率提高50%以上,节约水、肥、药10%—15%,平均每亩农田增产10%,节本增效近500元,带动周边农户致富增收超10万元。”樊丛丛说。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