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文明实践 > 正文
江宁探索文化产业“出圈”新路径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尖端的数字科技深度交融,将在江宁绘制出一幅特色鲜明的“诗与远方”新画卷。11月8日,江宁在全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会议上发布《江宁区数字文化提质发展行动计划》,进一步借“数字赋能”,冲刺“到202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7%”的新目标。

规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25.49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146亿元;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达6.77%——这是前三季度,江宁区文化产业亮出的“成绩单”,横向比较,主要指标在全市位居前列。在外人眼中,“工业经济”是江宁区的拿手好戏,江宁区的GDP更是在全市名列前茅,“6.77%”的占比,出现在这样的产业大区“令人意外”又“难能可贵”。是什么在支撑江宁区文化产业迈大步?记者随着江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会议观摩团的脚步寻找答案。

“双11”来临,走进汤山度假区的南京新媒体数字产业园,数十位主播“连轴转”直播,将商品推销往全国。作为南京市首个以新媒体数字产业为特色的创新园区,南京新媒体数字产业园里驻扎着燧光科技、赛诺文化、激荡文化等78家企业。当前,园区与抖音、京东、苏宁、天猫等平台深度合作,大力开展跨境电商直播、本地生活直播、宅急购直播,平台用户突破3000万,累计成交金额达12亿元,网络“流量”正变成产业“增量”。

这是江宁区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微小场景。数据显示,当前,江宁区文化企业超过4300家,建成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10家。翻看产业目录,记者发现,江宁文化产业有自己独特的DNA,充满科技感、数字味。除了有金陵金箔集团等源于传统文化的企业,还有烽火天地、小视科技、美乐威电子等一批省重点文化科技企业,同时还有元宇宙、电竞、虚拟现实等一批数字文化新业态。全区文化企业上“云”用“数”蔚然成风,数字文化产业对江宁文化产业的贡献率已接近45%。

江宁区相关负责人说,如何依托产业优势,用“文化+”的理念推动文化产业崛起,是江宁文化产业思考的课题,在此背景下,《江宁区数字文化提质发展行动计划》应运而生。

《行动计划》提出,江宁将以“打造全市数字文化创新高地”为目标,聚焦数字领域、加强主体培育、注重品牌塑造,加快文化数字化和数字文化产业升级,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明晰产业导向、优化营商环境、培育新兴业态,努力在数字赋能上做文章、在项目招引上下功夫、在助企惠企上出实效、在创新格局上求突破,力争在未来三年,初步形成数字文化产业与创意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到202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7%,以数字文化产业为代表的文化新业态对产业增加值贡献度超50%,形成1—2个数字文化产业集聚区,引育新增8—10家以上规上数字文化企业,推动1—2家数字文化企业上市。

为了给数字文化产业增添“新动力”,当天会议上,江宁区数字文化产业联盟成立,联盟单位将在政策研究、资源配置、行业交流、技术创新等方面携手合作。此外,滨江开发区、江宁传媒集团、江苏园博园、金箔集团分别与相关高校、省市相关平台签订合作协议;江宁区为江宁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智库专家代表颁发聘书,向区文化企业20强授牌。江宁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着力点,江宁将发挥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着力提升创新融合度,大力塑造文化特质,奋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