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生态环境 > 正文
“东方水城”:以河湖长制促河湖长治

金秋时节,美丽的东太湖畔,第二届全国河湖长制与河湖保护高峰论坛在苏州吴江成功举办。论坛上,苏州市向来自全国各地的河长办单位和河长代表,分享了苏州河湖长制工作实现治理水平整体提升、河湖面貌日益改善的经验做法。深化河湖长制重大改革,是解决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从“全面确立”到“全面见效”,再到“全面提质增效”,这背后是苏州以河湖长制促进河湖长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自觉。

护水尽责

推进河湖长制走深走实

苏州因水而兴、缘水而美,水是苏州的灵魂,更是苏州的命脉。近年来,苏州坚持“党政领导、河长主导、全民参与”治理模式,持续提升河湖治理保护水平,推进各级河湖长守水有责、管水担责、护水尽责——

当好治水“参谋部”。市河长办立足信息交汇平台的“中枢”角色,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落实市级河湖长工作报告制度,当好河长治水参谋助手,每月梳理河湖“体检表”,以“一河(湖)一单”形式呈送市级责任河长,提出问题建议,便于河长“把脉问诊”、高效履职,高位推动问题整改落实。

织密巡河“责任网”。全市24643条河湖落实5500名河长全覆盖,市双总河长既挂帅又出征,带领全市各级河湖长践行“认河更全面、巡河更到位、治河更彻底、护河更长效”治水新内涵。今年累计开展巡河15万余次,下发市级河长交办单26份、市河长办交办单52份,完成市级“一事一办”任务清单162项,推进解决问题15000余个。

优化考核“指挥棒”。完善河湖长履职定期评价机制,优化履职“红黑榜”,创新履职提醒函模式,加强履职检查、正向激励和考核问责。出台区域首个联合河湖长工作规范,分级分类开展河湖长制办公人员业务培训、基层河长履职培训,将河湖长制工作纳入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强化结果运用,以考促干、以考创优。

围绕河湖长制“八大任务”,苏州以河长制为抓手,通过开展河长制“+生活污水治理”“+黑臭水体”“+劣V类水体整治”“+生态美丽河湖幸福建设”等系列行动,进一步提升水环境整体质量,以“河长制”促进“河长治”。全市目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累计治理劣V类河道1182条,建成区实现消劣。建成幸福河湖2035条,七浦塘获评全国“最美家乡河”。累计关停淘汰低效产能企业7344家,完成太湖流域涉磷企业整治5482家,整治长江、太湖流域入河排污口3282个。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467万吨/天,较2017年提升24%。长江干流及主要通江河道水质保持Ⅲ类及以上,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由2016年的64%提升至95%……今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及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长效机制建设工作经验》,向全国推广此项工作中积累总结的经验举措,苏州污水“厂网一体”、“五步工作法”、立法监管等7项具体做法被作为治水经验推广,也是江苏省入选案例最多的城市。

“天堂之美在于太湖美”。近年,围绕“重中之重”,苏州在河湖长制的引领下,聚焦太湖治理下足“绣花功夫”。加固环湖大堤,完成望虞河东岸除险加固和西岸控制工程,开工建设吴淞江(江苏段)整治工程,打通太湖第三行洪通道,加强流域区域引排能力;完成太湖6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实施望虞河“引江济太”,将吴中区山地灌溉三合一项目办成惠农民心工程,发挥项目综合效益,提升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实现环太湖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100%,推进污水处理提质扩能;完成东太湖综合整治,实施渔洋山、金墅港水源地水下森林和生态岛环湖湿地带建设,水生态系统改善取得突破。太湖生态保护成效显著,碧波荡漾的太湖水,成为“两山”理念的重要实践。

最新数据显示,1至9月,太湖(苏州辖区)水质达Ⅲ类,总磷浓度下降21.4%;主要入湖河道望虞河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总磷浓度下降8.2%。全市国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为93.3%,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优Ⅱ比例为46.7%,同比持平,省考断面(含国考)水质优Ⅲ比例为95%,均达到国家和省考核目标。今年夏季,太湖(苏州辖区)蓝藻水华发生次数同比减少47次。

习习秋风中的太湖更显得远山如黛,碧水青树,鸟鸣蛙叫,诗意盎然,令人怦然心动。随着太湖治理的深入推进,苏州研究制定了太湖治理“1+N”行动方案,印发《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行动方案》,以控源截污、生态扩容、科学调配、精准防控为主线,进一步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精准治理、协同治理,充分发挥好太湖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太湖生态不断向好,为打造世界级生态湖区奠定更加坚实基础。挖掘和表现风光太湖、人文太湖、未来太湖,是苏州的使命担当。苏州推动建设太湖博物馆,让人们一提到太湖首先就想到苏州,全方位展示太湖流域悠久璀璨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着力提升苏州作为太湖流域中心城市的影响力,打造苏州太湖文化旅游新地标,唱响新时代的“太湖美”。

“一湖一策”

保护利用好每座湖泊

湖泊是苏州重要的生态环境资源,是支撑苏州“美丽幸福新天堂”的生态本底。苏州湖荡密布,水资源丰富。根据省湖泊保护名录,苏州市共有湖泊401座,形成了以阳澄湖、澄湖、昆承湖、淀山湖、同里湖、北麻漾、鼋荡、长漾等为中心的8个湖泊群,是名副其实的“百湖之城”。

今年6月,为进一步加快推进相城区湖泊保护修复工作,相城区组织召开“一湖一策”编制工作座谈会,围绕“漕湖—鹅真荡”生态绿色一体化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阳澄湖综合保护发展等重点工作,就梳理的问题清单、目标清单、任务清单、措施和责任清单等进行讨论。

“‘一湖一策’是区委、区政府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整合资源实施湖泊治理的指导性方略,是复苏河湖生态、激发湖泊活力的重要手段。”相城区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说。

8月30日,苏州市印发了《苏州市“一湖一策”工作实施方案》,这是苏州市域湖泊系统性综合保护和治理的全链条指导方案,将进一步系统推进全市湖泊综合治理,有效提升湖泊综合功能,将湖泊秀美生态转化为苏州发展优势。

“力争到2025年,湖泊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建成5—6个重点示范湖泊(湖泊群)。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重点突出淀山湖、鼋荡、汾湖等长三角跨界湖泊一体化治理,率先建成世界级生态湖区地标,将《江苏省湖泊保护名录》中的重要湖泊建成幸福河湖。”方案明确了近期和远期工作目标并研究谋划了十大重点任务。

为确保完成市域湖泊保护和治理目标任务,方案将“一湖一策”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地方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体系。苏州市组织水务、生态环境及相关职能部门,对相关县市(区)的“一湖一策”保护利用方案编制、项目实施进展、实施成效等进行综合评价。苏州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方案的发布实施,将有力支撑打造“湖安堤稳、水清岸绿、生态景美、人水和谐”的幸福湖泊,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全国湖泊保护与治理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苏州经验。

协同创新

构建多元管护治水格局

不久前,苏州市吴江区汾湖湾村党总支书记兼汾湖湾村河长沈晓华发现芦墟塘里漂浮着垃圾,立即拿起手机打给浙江嘉兴嘉善县陶庄镇湖滨村党委书记杨建国,请求协同治理。第二天,沈晓华和杨建国就带领村民们把垃圾清理干净。

从吴江区东太湖流出的太浦河,一路流经苏浙沪3省市15个乡镇,直达上海。太浦河流经的江苏吴江、浙江嘉善和上海青浦,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如何治理流动的水,成为长三角地区共同面对的课题。由吴江首创,并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推广的联合河湖长制,是长三角三省一市共同治水的一个探索。

今年以来,苏州市水务部门深入推进“联合河长制”改革,推动990条镇级以上跨界河湖联合治理,持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治水新格局。

——建好“朋友圈”,治水机制不断完善。全域建立“联合河湖长+检察长”协作机制,持续完善“联合河湖长+禁捕网格长+警长+断面长”等机制,积极构建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的河湖共治格局。加强毗邻地区河湖联保共治,发布《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联合河长制工作规范》,推动建立昆青吴嘉蓝藻、水葫芦联防联控机制,苏锡望虞河水葫芦互查同治机制,以及太浦河、淀山湖等跨界河道生态共治机制。

——打好“党建牌”,治水合力不断增强。紧扣跨界河湖治理重点任务,建立10个“河长制联合行动支部”,依托“联合河长+党支部+攻坚项目”机制协同攻坚10项重点任务,推动党务与业务深度融合,有效打通镇村级跨界河湖协同治理“最后一公里”。

——护好“家乡河”,治水成效不断显现。推进“联合河湖长”与“全民河湖长”有机结合,着力增强村民河长、外籍河长、企业河长、巾帼河长、少年河长等社会治水力量,推动跨界河湖治理不断取得新成效。

近年来,苏州统筹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探索苏州吴江与上海青浦、浙江嘉善建立环淀山湖生态共治机制,着力打造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水乡客厅,在河湖长制工作上形成了行政河长领治、跨界河湖镇村共治、“河湖长+检察长”多元协治。

10月18日,鼋荡跨界幸福河湖建设通过评审会专家组验收,成为一体化示范区首个联合创建的幸福河湖项目。近年来,吴江区协同青浦区通过实施水岸综合治理、跨界协同治理、“生态+”新经济植入,联合开展鼋荡幸福河湖建设,实现了河湖基本功能全面恢复、生态空间基本修复、水环境质量有效改善、管护机制提质增效。2022年,鼋荡被评为江苏省幸福河湖,鼋荡生态绿道获评“魅力江苏 最美体育”2022全省最美跑步线路。鼋荡成功获评“示范幸福河湖”,不仅体现了“联合河湖长制”的制度优势,也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最新案例。

同样,建设“漕湖—鹅真荡”生态绿色一体化协同发展示范区也如火如荼。这是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促进省内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两市四地的协同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苏州市高度重视、深入合作、系统谋划、整体推进示范区建设,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努力将示范区打造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样板。眼下,示范区建设正稳步推进中。相城区将示范区建设工作列入2023年全区“十项重点工作”, 目前已安排31个年度重点项目,总投资209亿元,2023年计划完成投资52亿元。

绿色发展

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

在昆山娄南片区,有一条清澈见底、鱼儿成群的小河,河岸青草依依,河面波光粼粼,河底水草摇曳,河滨孩童嬉戏……这是现在的昆山严家角河,焕然一新的景象,很难让人将其与“黑臭”联系在一起。很长一段时间,严家角河水体发黑发臭,难见真容,被百姓戏称为“臭河”。在岸上找问题、实施控污截流、确保污水不下河是治理严家角河的关键。该河道运用“截流箱涵”技术,再通过生态修复,逐渐恢复河水自净功能,成为片区内河治理样板。在此基础上,又进行河道清淤、引流补水、生态修复等措施,逐步恢复水体的自净功能和生态平衡。如今,严家角河碧波盈动、鱼翔浅底,与块石护坡、木桥栈道等浑然一体,成为一道景观河,让百姓获得了更多“生态红利”。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严家角河的蝶变,是苏州市以河湖长制为抓手推动生态美丽河湖建设的一个缩影。按照“每条河流要有河长”的要求,苏州坚持“见河长、见行动、见实效”,以河湖长制引领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推动全域幸福河湖建设,以打造高品质河湖服务社会高质量发展。

同时,苏州强化特色挖掘,深入弘扬“水文化”,深入研究苏州治水过程中形成并发展的水文化,串联盘活旅游景区和水巷民居等区域,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开发具有水乡特色的文博旅行线路,推动苏州“博物馆之城”更具水文化影响力;高质量建设长江、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以及太湖博物馆、特色历史水街,创建国家级、省级水利风景区,多维度展现江南魅力;将幸福河湖建设与古城保护、城乡发展有机结合,在强化运河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基础上加快文旅融合,打造大运河文化带精彩苏州段。

下一阶段,苏州还将系统围绕河湖做文章,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造福百姓人民生活——

夯实河湖安全屏障。加快实施吴淞江整治、太浦河后续、望虞河拓浚等重大项目,推进供水互联互通应急保供工程,完善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监测研判、应急演练和科学调度,持续完善防汛、排涝、抗旱、保供“软硬件”,主动下好旱涝台风咸潮等灾害防御“先手棋”。优化资源配置利用。遵循“四水四定”原则,严格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精准开展用水技改压减和许可调减,落实落细年用水总量和万元GDP用水量降幅任务,扎实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推动再生水、淤污泥资源化利用,持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生态价值实现。深化长江大保护和太湖“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系统治理,统筹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消劣争优”攻坚和“双湖”“双泾”等重点河湖综合治理,加强水域岸线监管、河湖生态健康评价,全面消除劣V类河道。推进幸福河湖串珠成链,以“河湖美”点亮“产业兴”、带动“百姓富”。

“我们将进一步提升岸上污水收治水平,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剩余劣V类河道整治,确保年底实现全面消劣;进一步加大河湖生态保护力度,优化重点区域断面设置,落实‘一湖一策、一片一策’系统施策;进一步提升水治理能力建设,发挥河长办参谋助手作用,发挥月度报告制度实效,‘一河一单一表’辅助河长解决问题。”苏州市河长办主任、苏州市水务局局长陈习庆说,接下来,苏州市河长办将继续按照中央和省关于河湖长制工作的决策部署,践行新时代“十六字”治水思路,以全域幸福河湖建设为目标,强化水岸一体同治共治,推进河湖长制改革提质扩能,努力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实路径,为苏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强本质安全、增厚生态家底、增添美丽色彩,为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民增添更多福气。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