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精神,加强对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提升广大数学教师的理论素养、专业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安徽省无为市教师进修学校和安徽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联合《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编辑部、福建教育学院数学教育研究所、江苏省无锡市陈锋数学名师工作室等七省(区)教研单位,于11月4日在无为市教师进修学校举办初中数学“后建构·结构化”教学研讨活动,同步进行网络直播。
“后建构·结构化”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和深度理解,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还能提升广大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活动邀请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编辑部副主编潘虹玉、安徽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董建功、无锡市太湖格致中学正高级教师陈锋、无锡市江南中学正高级教师高峰官、无为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石国俊分别就如何推进结构化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展开研讨,共同为“大单元· 后建构”课堂教学实践基地揭牌。

揭牌仪式结束后,陈锋老师和董建功教授分别围绕《指向学科素养的“后建构·大单元”教学》和《“双减”背景下提升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评转型研究》主题做专题讲座。陈锋老师聚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充分挖掘“后建构”课堂的教育价值,以“大单元”视角,从知识生产、发展的角度解析数学本质,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董建功教授总结了学科育人导向的“后建构”课堂教学理论和方法,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实践策略。通过专家们的指导教研,促进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实现从教师教学方式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与变革,促进师生们全面协同发展。

随后,七省(区)9位骨干教师分别围绕主题化复习、探究式专题、跨学科实践开展了一场生动的公开课教学活动。各位专家针对课堂语言、学生预设、教育机制、把握教材等方面进行了点评,充分肯定了教学成果,提出了真知灼见:指出把握好“教材资源的利用,课堂问题的处理,教学理念的更新”是“后建构”课堂教学的首要策略。与会教师认真听课、主动交流、吸纳反思,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水平。

七省联动“后建构·结构化”研讨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极具针对性和实用性,促进了新课程标准的实践落地,推动了教师专业的快速成长,不仅是对教学方法的探讨研究,更是对教学发展的创新实践。此次教学研讨活动的成功举办,促进了各省之间交流合作,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创新,实现了凝聚众人智慧,形成教育合力,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