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要论 > 正文
【地评线】江东时评 | 也该关心孩子“怎么玩”

最近一到周末,不少南京的年轻人就在公园集合,在“猫捉老鼠”的“童年回忆”里玩得不亦乐乎。不过,彼时童年并非此时童年,成年人的童年回忆与孩子们当下的童年生活有所不同。有游戏组织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年轻人爱玩“躲猫猫”,小学生却不怎么玩。我们不禁思考,“躲猫猫”为何远离了孩子的童年?

曾几何时,只要一片场地,一群小伙伴,“躲猫猫”游戏就自发组织了起来。可放眼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如今玩“躲猫猫”的孩子确实少了。细想原因,一方面家校普遍重视安全,生怕孩子玩出闪失,对“躲猫猫”等存在安全隐患的游戏并不鼓励;另一方面孩子课业负担较重,放学后各回各家,哪还有时间尽情玩耍?孩子爱玩的天性得不到释放,转而以网红玩具代替传统游戏,小学里流行起玩“萝卜刀”、吸“鼻吸棒”。

教育专家担心“萝卜刀”隐藏暴力暗示,“鼻吸棒”存在健康隐患,这不无道理。有学者认为,玩游戏,是自愿尝试克服种种不必要的障碍。参照这个定义,“躲猫猫”是游戏,体育运动是游戏,而玩“萝卜刀”不是。玩,让孩子学会了怎么解决争端,明白了如何面对规则,了解到危险往往与新奇同在,认识到成功需要不断尝试。科学适度玩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孩子来说,创造力、想象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玩耍,是培养这两项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今的孩子们,玩的能力似乎变弱了,玩成为一件“奢侈品”。学校和家长在重视孩子的学习之余,也该关心孩子“怎么玩”。

如何让孩子用好碎片化时间科学玩耍,是家校应共同思考的课题。一来,要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安全再重要,也不该一刀切地禁止玩耍,教育部门、学校、家长应厘清权责边界,给孩子课间玩耍创造条件,避免因噎废食。二来,要办好学校的各项活动。保证体育课不被占用,精心组织校内运动会,鼓励校内兴趣社团,用制度“护航”玩耍。再者,家长也应转变教育思路,既重视当下可见的“学力”,也关心玩耍带来的“潜力”,让孩子张弛有度健康成长,给这一代孩子留下如同“躲猫猫”一般快乐的童年回忆。

责编:王建旸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