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头条新闻 > 正文
聚焦第八届长江经济带发展论坛②|把握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要求

交汇点讯 11月12日下午,在南通开幕的第八届长江经济带发展论坛举行“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平行论坛。

本次平行论坛分上下半场进行。上半场由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凤华主持,下半场由南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长江经济带产业创新发展研究所所长陈晓峰主持。

平行论坛邀请了重庆工商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重庆社科院原副院长张波;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广东财经大学大湾区双循环发展研究院院长陈甬军;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胡艳;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兼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薄文广;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教授侯建明;武汉大学中国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院副院长、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传清;云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重庆市区域经济学会会长文传浩;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特聘教授臧乃康;江西省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江西省省情研究特聘专家刘飞仁;南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长江经济带产业创新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胡俊峰等专家参与研讨交流。

张波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推进,西部地区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为了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区域间的互联互通,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当下,西部陆海新通道改变了西部地区面向东盟却“西货东出”的局面,推动内陆地区从“后卫”变成“前锋”,提升西部地区在全国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区域间发展不均衡问题。同时,串接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连接成渝双城经济圈、北部湾城市群,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陈甬军深入探讨了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本工作要点。他指出,一要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提升供给能力、激活需求潜力、强化改革动力。二要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可靠性。我国在确保国内循环畅通方面还存在明显短板和弱项,所以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三要提升国际循环的质量和水平,继续扩大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扩大制度型开放,完善外资安全审查制度,构建海外利益保护和投资风险预警防控体系,健全与开放相适应的风险防范体系。

胡艳围绕“加强合宁双圈协同联动,打造东中部区域协调发展典范”进行发言。她表示,在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双圈协同联动发展,本质上就是以双圈市场开放来扩大整体市场规模,在超大规模的市场竞争中进一步深化产业分工,促进主导产业及其细分方向的差异化发展;又将在更大的市场竞争中刺激城市竞合发展,完善城市、都市圈功能定位,双圈互补融合,不断壮大,成为长三角城市群转型升级的增长极、带动中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薄文广从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困境入手,探索了京当冀协同发展对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启示。他指出,长三角一体化和协同发展已经在中国四大增长极中处于领先地位,但在其日益深入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区际利益协调与补偿机制”“有为地方政府创新的先行先试”两大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目前处于大发展时期的南通而言,如何推动其主导产业,如船舶海工产业向特种船舶制造以及融资租赁等现代服务业的高附加值产业链条进军,高端纺织向上游的新材料以及下游的SHEIN等创新行销模式进军等,是南通经济未来转型发展的重点所在。

侯建明介绍了东北地区人口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他建议,要广泛培育和吸纳各类人才,将人才留在东北;加强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积极引导老年人“走出去”;增强生育政策的包容性,积极推进优生优育全程服务;以农村人口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借助“一带一路”推动返乡创业工程;顺应人口结构变动趋势,采取积极的收缩型战略。

交流中,吴传清以《数字经济赋能区域协调发展》为题发言,分享了数字经济赋能区域协调发展的5条实践路径。一是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二是以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一体化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三是以公共服务数字化协同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四是以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跨越式发展、集聚化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五是以数字技术与工业经济、农业经济、服务业经济的深度融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文传浩围绕成昆渝一体化绿色发展示范区的历史、逻辑展开了深入研讨,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他表示,加快提升昆明中心城市功能和发展地位,缩小成昆渝区域内部发展差距,是实现成昆渝一体化绿色发展的关键支撑;构建成昆渝“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成昆渝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此外,要一体化推进生态环境大保护、基本公共服务等,筑牢西南地区生态屏障,加快建设西南地区“统一大交通”体系。

臧乃康针对新时代区域合作治理中政治协调的路径选择进行了分析交流。他表示,区域政治协调是为实现区域的共同价值目标,新时代区域合作治理的政治协调有着共建共享、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意蕴。区域合作治理中政治协调的路径选择要以党的领导为根本政治保证;以政府行政为主要引导力量;以公共政策为基本实施形态;以共同富裕为核心价值指向。

刘飞仁介绍,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11省市。他以江西为例,分析探讨如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战略支撑。他认为,江西应加快打造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重要战略支点,全面提升江西发展能级,持续增强要素集聚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区域辐射能力、开放牵引能力、战略支撑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充分发挥江西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的支撑、链接、撬动、服务、保障作用,为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江西作为”。

胡俊峰对打造沿江科创走廊提出了一些对策思路。他提出,要以共同体理念创新顶层机制设计,成立由沿江各市共同参与的科创走廊管理委员会等;打造沿江技术研发带,带动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如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建立从上游创新源到下游产业化的全产业链对接体系;产业链和创新链互动融合,重构优化产业创新体系;加强沿江各市科技发展规划与创新政策的协调,构建多层级的创新合作治理体系,深入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协同创新的制度环境。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印丹

摄影 魏林娜

视频 王瑞枫

责编:封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