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资讯 > 正文
生物滞留池+透水铺装+过水暗涵 盐南高新区梦棠路海绵城市建设亮点多

新华报业网讯  这几天,位于盐南高新区中华海棠园境内的梦棠路正在紧锣密鼓进行施工扫尾。据悉,这条路设计之初充分融入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围绕城市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等多重建设目标,因地制宜采取“生物滞留池+透水铺装+过水暗涵”三大技术措施组合,在盐城大市区是首次。

梦棠路全长208米,由江苏昱庆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标承建。公司项目负责人姚红艳介绍,梦棠路10个生物滞留池布设在道路两侧侧分带,是以灌木和草本等植被为主、局部下凹的小面积绿地,用于收集自身及道路区域的雨水,能够暂时滞留雨水并利用土壤和植物净化雨水,同时具备一定美学效果。当小雨时,雨水通过换填土层、碎石层渗透过滤,渗入生物滞留池中的盲管进入雨水井中;大雨时,能够大量收集周边建筑、道路等雨水径流,统一调蓄下渗,当蓄水层水量超过标准时,会通过溢流管排放到市政管道。

“人行道通过透水铺装实现雨水渗透,加大雨水渗透量,减少地表径流。渗透的雨水经海绵设施净化排入河道或者补给地下水,减少了直接性雨水对路面冲刷然后快速径流排水对于水源的污染。”姚红艳说,透水铺装可以大量收集雨水、吸收地面扬尘,夏天比常规路面更凉爽,有效补充地下水及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实现雨天无路面积水,还能对雨水起到净化作用。

道路东南侧还设置了2道人行道过水涵将未能通过侧分带生物滞留池调蓄、净化的径流雨水导流进入退让绿地。常规人行道过水涵一般采用隐藏式,而梦棠路的人行道过水涵采用开放式,行人可以透过盖板看到透水铺装结构层,还能直观地观察到雨水经过暗涵流入绿地的过程。其采用球墨铸铁盖板,表面镂空,满足排泄洪水能力,保证在特大暴雨的情况下,顺利快捷地排泄雨水。

盐南高新区规建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梦棠路道路未来还将通过过水涵与道路南侧绿地连接起来,整合成更大体系的海绵系统。通过合理设置绿色雨水生态措施,运用海绵城市设计策略,使得系统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更好的“弹性”,并且在道路雨水径流、城市美化、污染排放和收集利用方面产生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美学效益。

据悉市海绵办对整条路的海绵城市专项方案、施工图审查、施工过程中现场指导给予了很大的指导和帮助,该项目的海绵城市理念既借鉴了其他示范城市的成功经验,也进行了一定的创新。(陈玉成 辅斌)

责编:卞小燕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