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背景下提升思政教育目标一致性、内容连贯性、各阶段衔接性,以构建高质量思政教育体系,确保大中小学立德树人成效的重要战略部署。红色文化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包含着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成就、镌刻着革命先辈的伟大英雄形象、凝聚着党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品格,是开展红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源。
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有助于丰富思政课内容,引导大中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进而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红色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在循序渐进、螺旋递进的统筹安排下,在红色文化资源的浸润中、在思政课教学的引导中切实增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思政课育人成效,推动思政课教学实现现代化发展,有助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
组织一体化教材编写
教材是教育教学的关键要素。思政课教材是高校开展思政课教学工作,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通过组织一体化思政教材编写,能够有效避免思政课教学内容的重复和脱节问题,强化不同学段之间的教学衔接,增强思政课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整体效果。对此,教育部门和相关学术机构应牵头组织专家学者、一线教师等成立专门的教材编写组,遵循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习特点、学习需求等,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切实编写出符合不同学段学生认知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求的思政课教材。
在小学阶段,思政课教材应注重趣味性和故事性,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与历史事件、革命英雄人物等相关的短篇故事、儿童红色文化歌曲和红色故事插画等,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的启蒙和熏陶,帮助学生形成对红色文化的初步印象与正确认知。
在中学阶段,思政课教材应注重理论性和实践性,选取重要历史阶段的思想理论、重要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成就等,使学生在系统学习红色文化理论的基础上,了解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提高学生政治站位、增强学生政治觉悟、筑牢学生思想基础。例如,根据不同的红色文化主题,编写专题型思政课教材,《红色革命人物故事集》展现李大钊、方志敏、江姐等革命英雄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中共党史》《红色革命史》等展现党和国家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等。此外,对应教材不同章节的学习内容,教材编写组应在每个学习模块中选取典型的红色历史留存影像、图片和重要人物语录等,通过系统的理论阐述和生动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认同党的重要思想理论和精神品质。
在大学阶段,思政课教材应注重探究性和学术性,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红色文化与国家民族发展、现代社会建设、人类文明进步等命题之间的内在关系,帮助学生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和未来发展方向。例如,在系统梳理与研究红色历史、红色理论和重要人物理论的基础上编写专题型、学术研究型教材,包括但不限于《中共党史研究》《中国革命史研究》《重要红色人物思想理论研究》《中共党史重大问题研究》等,并针对党和国家发展历史和当前存在的社会问题,设置“从历史经验中汲取不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如何让红色文化在新征程上焕发时代光芒”“如何客观评价某一重要历史事件”等探究性问题,以增强教材内容的探究性和学术性,引导学生全面了解红色文化的历史背景、现实意义,明确红色历史经验总结在促进当下国家建设、未来文明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提供思想助力。
共享一体化教学资源
共享教学资源是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环节,红色文化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有机融合需要持续、全面地共享红色文化资源和思政课教学资源。通过共享一体化思政课教学资源,实现思政课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不同区域、不同学段和不同学校思政课教学创新创造,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
一方面,建立思政课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由教育部门牵头负责组织协调和资源整合,确定大中小学、思政教育研究机构等为共享单位,明确各单位在共享机制中的职责和功能。制定大中小学共享一体化红色文化资源的使用规定,明确资源共享范围,包括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优秀教案和教学课件、经典红色教育主题系列丛书书单、红色文化数字刊物、党史研究数字档案文献资料库等;明确资源共享方式,如通过网络在线互联实现在线共享,离线则可以通过提前下载资源的方式实现,涉及红色教育成果版权转让问题可以通过签订协议实现等;明确资源共享的管理办法,规范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使用、管理和维护。
另一方面,建立大中小学共享一体化红色文化资源的平台,实行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共建,共享平台集中展示和推广优质教学案例和红色教育内容。配备红色教育教学资源库、学习资源共享、在线课程学习等功能,打破红色教育的时空限制,确保红色教育资源实现共建共享、优化配置。切实推动大中小学一体传承红色文化血脉、弘扬红色文化精神,在提升思政课育人成效的同时,推动思政课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有机融入。
侯 林(作者为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时代中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衔接的问题与对策研究”〈2021SJB0969〉,江苏省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示范点项目“内地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成果,并得到“江苏高校青蓝工程”及“苏电英才工程”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