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文明实践 > 正文
西善桥街道:“岱山模式”锚定“最难的事”

南京最大的保障房片区,困难群体密集、人口流动性大,护一方平安难不难?难!

144栋高楼,12万居民来自全市各地,从“生人社区”转型为“熟人邻里”难不难?难!

低收入、低学历居民众多,家庭教育和家风养成欠缺,涵养“文明之风”难不难?难!

最难的事,正是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全力以赴要解决的事。面对岱山片区人员结构复杂、社会治理难度大的现状,西善桥街道以教育撬动治理,从家庭、学校、社会层面全要素发力,打造理想教育小镇,发挥街道枢纽作用、“借力”社会资源,形成了党建引领保障房片区社会治理的“岱山模式”。

9月4日,“理想教育小镇——党建统领保障房片区治理”的“岱山模式”,成功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2023)”,不仅是全省3个入选单位之一,更是其中唯一的街道层级案例。

护一方平安,671个“精网微格”强筑基

去年开始,嘉业社区作为雨花台区的率先试点社区,启动推进“精网微格”工程,助力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岱山模式”。社区在原有13个综合网格基础上,按照50至100户左右为基本单位的标准,把全社区细化成61个“精网微格”,一个个“精网微格”就像一个个小“蜂巢”,促进了多元共治服务变得更精细、更精准。

精准体现在哪里?乐业东苑的网格志愿者杨红最有发言权。她负责的网格是乐业东苑1栋1单元,别看只是一个单元,但杨红几乎每天都要一层层地爬一趟这二三十层楼,“扫楼”包括消防安全隐患巡查、挨家挨户提醒防火防盗,遇见进入楼道的陌生人要询问登记。精准还体现在针对重点人群的“重点关照”,杨红常常上门探望独居孤寡老人,逢年过节她自掏腰包买慰问品或者为老人端来一份热饭菜,网格里的独居老人,个个手机里都有杨红的电话号码。

针对重疾患居民、孤老和特殊困难群体,网格健康管家每月一次上门服务;针对居民的遗产继承等需求,法律顾问网格员随叫随到;社区还与岱山消防中队、岱善派出所、岱山卫生院、辖区部队、学校等结对共建,开展服务活动,并共同成立应急抢险队。青年党员、物业、民警、医疗人员、社会组织、法律顾问等与64名“红马甲”连线成网,营造了社区“一网情深”的氛围。社区还组建了“红、橙、蓝、绿、紫、金、黄”7支30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微网格”的力量增强了、“微网格员”的队伍扩容了。

目前,西善桥街道以每个网格300至500户为标准,共划分出161个综合网格、16个专属网格,同时以50至100户为标准,进一步细分出671个微网格,每个微网格配备1名微网格员和1名微网格志愿者。此外,全街共成立网格党小组59个,实现了基层党组织网格全覆盖。

聚多方合力,12万居民携手“一家亲”

一面“为民办实事,一线解民忧”的锦旗,今年9月送到了齐修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送锦旗的陈大哥和王大姐说:“这是我们齐修南苑居民对社区表示的感谢,2处充电停车棚,解决了我们的大麻烦。”

齐修社区居民大多来自全市各地,其中居住的人群大多为低保户、独居空巢老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不认识邻居、不擅长交际、不会打开心扉是他们的特点,历经多年“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社区以暖心服务改变了他们,这才有了遭遇非机动车“充电停车难”后,“齐修南苑小区充电停车棚建设”网格议事会的召开。

“陌生人早已变成熟人、亲人,有事大家商量着办。”陈大哥说,在社区的组织下,议事会征求居民代表意见,邀请代表和物业公司实地查看,选择合适加装充电桩的地址。一个月后,齐修南苑2幢、3幢前共增设了2处充电桩停车棚,可供300辆非机动车停放和充电,同步修缮机动车停车位地面破损,完成了36个机动车位的修复。

让12万居民携手“一家亲”,靠的是一点一滴的“水磨功夫”。去年起,一场针对岱山片区17个园区、99栋高层住宅消防管网的压茬式巡检快速展开,全力实施岱山高层住宅消防管道暗管改明管和增设智能水压监测系统工程。街道有效整合人员、资金、场地等要素,找到了资金支持、找到了专业队伍、赢得了居民配合,资源共享、利益共联、矛盾共商、实事共办,今年国庆节前夕,项目全面完工,被居民誉为“民心工程”。

为群众办实事、让居民“心连心”,不仅体现在“硬设施”的配套上,还体现在“软服务”的打造上。近年来,西善桥街道不断提升10个社区的“一家亲”服务水平,凝聚人心、温馨温暖的“基层治理”经典案例层出不穷。

平治社区的“至善集坊”今年秋天已办到了第十届,扎染活动区、多肉植物手作区、理发体检服务区、“彩虹屋”衣服捐助站、二手玩具市场,还有京韵大鼓表演、南京白局、瑜伽操、歌舞活动……“至善集坊”为居民搭建了增进交流、连接情感的平台,增强了凝聚力。

永盛社区的奥林匹克公园是社区组织活动的重要阵地,40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年累计开展公益服务60余次,受益居民达7000余人次。走秀、越剧、葫芦丝等159项涵盖全年龄段的课程每周按时开课,乒乓球赛、羽毛球赛、智力大比拼等各类体育竞技备受欢迎,永盛社区居民昂扬的精神面貌,无不映照着“岱山模式”的生命力。

建一座小镇,党建引领践行“理想教育”

2018年9月8日,西善桥街道正式提出打造“理想教育小镇”宏伟愿景,以党建为引领,同步重点推进“幸福三圈”建设,紧紧围绕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民生特色品牌不断涌现3方面,编织幸福民生“互联网”。

从最初“向善家长学校”的“小手拉大手”教育起步,西善桥街道及社区先后开展“文明守规”“读学增能”“美化家园”等系列教育类活动200余场。以社区为单位,街道成立了24个阅读组织,开展针对不同群体的读书活动。设立文艺大舞台,举办“善之梦”系列活动,开展老中青文化素养提升和创业就业技能培训活动,切实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以“大教育助推社会治理”为突破口,街道通过强化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最大限度凝聚社会治理共识,“合力推动”的基层治理成果日渐凸显。今年5月,江苏教育工作简报印发了西善桥街道协同育人工作成效的典型案例。以“理想教育小镇”建设为标识的区域教育综合改革,屡屡引来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的参观调研。

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薛二勇教授调研西善桥街道时指出,以一街之域探索打造区域教育综合改革样板,不仅体现着育人铸才的浓烈教育情怀,更有着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蹚路过河的开拓与创新。

今年夏天,民进中央调研组赴西善桥街道调研。调研组提出,“理想教育小镇”社会治理的成效,首先体现在家庭建设,第二是在社区建设,第三是载体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载体,形成了“全民享受”的美好教育生态。

走在今天的岱山街头,白家山名人铭园等公园绿地生机盎然、初见书房等文化载体星罗棋布、金陵中学岱山分校等名校名园书声琅琅、志愿服务队伍穿梭在大街小巷,道路整洁美观、店铺商家林立、居民乐享其间,西善桥街道党工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硬环境’美、‘软实力’靓,老有所享、青年有为、孩子乐学,这样的岱山,是12万居民的‘心头好’,更是街道上下的‘掌中宝’。”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