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讯 “建成各类节水型载体107个。”“全市封井53眼井,地下水水位平均回升0.52米。”……11月22日,盐城市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今年2月出台的《盐城市水资源管理办法》,并就《办法》实施情况作介绍。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没有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盐城市素有百河之城的美誉,位于淮河流域下游、苏北平原中东部、黄海之滨,境内河网密布、河渠纵横,既是著名的“东方湿地之都”,又是典型的“洪水走廊”。由于该市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难以拦蓄的平原地貌,决定了全市水资源呈现过境客水多,本地水量少;汛期水量多,非汛期水量少的特点。依然存在着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人均水资源量较少的问题。因此,依法加强水资源管理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保障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盐城市水资源管理办法》共40条,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基本框架,着眼策应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新规定、新要求,重点解决水资源管理面临的新挑战。主要内容包括明晰《办法》适用范围、管理原则,厘清相关主体水资源管理职责,明确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相关工作要求,注重水资源规范化管理规定。
“十四五”以来,盐城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三水统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1年全市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均为94.1%;2022年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均为100%。今年来,盐城市按照“减污降碳、源头治理”的要求,围绕水环境质量目标,多措并举,标本兼治,全力推动区域水环境质量稳定向好。
——2023年新增11万吨/日工业污水处理能力建设和新建工业污水管网8.1公里。开展全市重点行业涉磷、涉氟企业排查、整治,制定专项行动方案、建立涉氟企业档案库,开展分类整治。全面推进41个年度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和27个环境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
——开展农业面源治理。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开展池塘养殖尾水生态化改造,年度实施水产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项目22个,改造面积69146.46亩,总投资15268万元。积极推动国考断面周边农田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实施农田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项目9个,改造面积43170亩,总投资10588.46万元,推广国考断面周边种植秸秆全量离田工作。
——强化入河排污口管理。组织对全市122条骨干河流开展入河(湖)排污口排查溯源监测整治专项行动;对全市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开展季度例行监测;依法做好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查,全面规范入河(湖)排污口管理,从源头上有效管控入河(湖)污染物排放。
——推动城镇生活污水治理。根据2021年区域水污染物平衡核算审查结果,配合住建部门制定补短板方案,继续开展2022年度城镇区域水污染物平衡核算工作;摸排乡镇污水处理厂清单,组织各县开展乡镇水污染平衡核算工作。组织对325条建成区水体开展常态化监测。
——加强饮用水源地管理。严格落实饮用水源地保护党政主体责任,组织开展饮用水源地环境问题“回头看”,依法整治突出环境问题,切实消除饮用水源地环境隐患。每月对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开展例行监测一次,2023年1-10月,全市14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Ⅲ类要求。每月对全市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予以公开,提高公众对饮用水水源保护的参与度、知晓度。
“我们将进一步做好水资源管理政策的宣传和解读,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为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也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水资源支撑和保障!”会上,盐城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