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经济 > 正文
了不起的小店|将一门手艺做到极致,他们成就不一样的人生

【编者按】从“网红”烘焙店店主,到有一技之长的手艺人,再到乡村振兴的领头人……在我们周围,活跃着很多个体工商户。个体工商户是江苏经济“家底中的家底”“基本盘中的基本盘”,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业创新、方便群众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0月7日起,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推出“了不起的小店”系列报道,展示江苏个体工商户在创业之路上的好经验好做法,也展现江苏在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方面的“暖心”举措。

47年坚守,成为无锡“修补一枝梅”

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北宋时期,有一个卖油翁,他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众人看到他高超的技艺之后都啧啧称奇,而卖油翁只是简单说了一句“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卖油翁的故事很多人耳熟能详。在无锡,有一位“修补匠”同样也有高超技艺,她就是无锡市满意日用杂品修理店的焦玉妹。

从1976年创业至今已逾47年,经焦玉妹修理的鞋子近30多万双,修换衣服、箱包、鞋子上的各种拉链有几十万条……从修补业不知名的小媳妇,到如今享有“修补一枝梅”美誉、人虽退休仍在发挥余热的“修补匠”,焦玉妹以精湛的技艺、诚信的服务和无私的奉献,赢得了越来越多客户的满意和信赖,用传统手艺和默默坚守续写了无锡日用品修补业的春秋。

精湛过硬的修理技艺,是焦玉妹的“招牌”。她的修理铺面积虽不大,但客户送来修理的有“来头”的鞋子和包包却不少,从几千元的名牌鞋到高档的包,三天两头要在焦玉妹手里盘活。“不论鞋子还是包,只要经我手一摸就知道价值多少,哪里最容易损坏以及用什么材料能修好。”焦玉妹告诉记者。附近的人都知道焦玉妹是修补业高手,顾客送来修的也都是些“疑难杂症”,不少是已经绝版的东西。

有两个修补的“经典案例”让她记忆犹新。曾经一位老阿姨递上了一只上世纪80年代的上海皮包,因为年代久了,包的内衬翻了出来,焦玉妹接过来看了几眼,便麻利地撬下拉链、取出新行头、再拽过机子、上线、踏边、不到五分钟即完成;西安霸桥铁厂一毛姓供销员出差无锡,拿来一根宽皮带,提出想做条拉链上去,里面可以放些钱,他说已经跑遍了沪宁线上的城市,问了很多摊位,没人敢接活,到焦玉妹手里不到半小时,就按客户的要求改做了一条精致能装钱的皮带。“那个供销员拿到手立刻傻了眼,连称没想到在‘满意’店,让他心满意足了却了心愿。”焦玉妹开心地说。

为了保证修理质量,她严把各种配件进货关,人家修鞋用普通线,她却用贵上几倍的晴纶线,修理价格依然比同行便宜20%。对上门的顾客她许下这样的承诺:修理好的东西在2个月内出现问题后可再来免费修理,凡是经过她手缝线的鞋子,可终身保修……

“她修过的东西就是牢,20年来我家里所有的包、鞋子、包括衣服的拉链统统交给她修,她换过多少次地方,我就找她多少次,东西给她,就是放心。”上马墩的张阿姨也是焦玉妹的老顾客了,她从20年前就开始“盯”着焦玉妹修东西,每次修好后,张阿姨都非常满意。

“做到老就要学到老,修理这一行也要与时俱进,体现手工劳动技艺与价值,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焦玉妹表示,近年来随着送修的鞋包品牌越来越大,价位越来越高,对修补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顺应现代人的需求,从讲究牢固到讲究美观,希望物件在修补后看不出任何痕迹的变化,因此,我经常反复钻研、琢磨,有空就到各鞋店、包店转一转,用心看一看,反复探索。”在2009年,为了更好地适应百姓需求,还扩大了修理范围,增加了旅行箱的修理,为老百姓解决了实际困难,也得到了百姓称赞,到现在已为百姓修理了近千只箱子。除了常年坚持守店工作,她还要抽出时间去做志愿者服务,利用一技之长,为更多百姓服务,一坚持就是30多年,而且分文不取。

多年来,她被评为江苏省首届“百名诚信之星”、省级“巾帼示范”岗、江苏省城镇妇女“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纳税信誉户、无锡市优秀志愿者、无锡市“满意个体户”等。无锡市妇联把焦玉妹先进事迹写进了无锡市女性风采录“星光灿烂半边天”,她先后7次被市级机关、无锡市私个协会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获评“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

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无锡市新时期“最美巾帼人物”的精神风采,塑造了新时代普通个体劳动者的新形象。

用心,做好一碗阳春面

11月19日,正值周末,苏州吴中经济开发区老横泾面馆的老板朱玉明正在招呼顾客。门口顾客非常多,有很多都在等位,只为吃一碗招牌阳春面。

“听朋友说横泾这家面馆非常火爆,趁着周末天气好,我们就过来一起去探个店。”网红“TTZ”等了大概15分钟后,她点的餐便送了过来,摆了满满一桌。“这家的阳春面只要4块,还可以续面!我们点了一桌子浇头,最喜欢的就是油焖竹笋了,很入味,响油鳝糊也好吃,一碗面都干完了!最让人惊喜的是可以买到萝卜丝饼跟海棠糕,都是小时候的味道,太赞啦!中午还有评弹表演,很有味道!”TTZ和她的几个小伙伴开心地说。

老横泾面馆2017年开业,是一家复古风格的传统苏式老面馆。记者走进老横泾面馆,仿佛穿越回上世纪80年代,竹筛、陶罐、时钟,这些古旧的物件摆在店里,成为一种风格,每一景每一物都诉说着对苏式味道的坚持。灯笼,老桌,花窗,毛笔字菜单,人很容易就沉浸在烟火氤氲与食物的色彩中。不论是手写的菜单、还是整体的装修,老横泾的环境有着对“返古”的追求。

面馆开了6年有余,如今一年的客流量已经超过100万。受欢迎的背后,源于老板朱玉明高超的烹饪技艺。

红露打底、用鸡汤吊汤,朱玉明很巧妙地让汤底总体感觉鲜美而又清淡,不会有咸到发渴的感觉。“此外,我们的面汤每天要用贵州苗家散养生态草鸡和大骨头来熬制,面条也是店里自己做的草鸡蛋面,从汤底到面条再到浇头,每一关的食材把控都至关重要,要的就是精细,以苏式风味传递苏式醇鲜,让顾客体验到一碗美好的阳春面。”朱玉明说。

除了技艺,面馆还有良好的供应链保障。朱玉明介绍,老横泾面馆的后端有自己的供应链“鲜丰集团”来支撑,食材的冷链配送,直营的农家菜餐厅(鲜丰十二灶),都有涉及。“有了后端的稳定支撑,我们就可以腾出手来,全力做好前端和与后端的衔接。”朱玉明说,面馆从早上5点到晚上8点持续营业,这样一天最高销量能达到5000碗面。

横泾人出了名的能吃苦耐劳,再加上朱玉明纯熟的做面技艺和独特的经营理念,让这家面馆好评满满,已经成为横泾的特色招牌。2020年,老横泾面馆被评为苏州市面点饮食协会副理事长单位,2022年3月被评为消费者满意单位。

“一招鲜”成功后,朱玉明坚持品质第一,没有盲目连锁。“不扩张,不连锁,先要把这家店做到极致。”朱玉明表示,“接下来,一定会继续把关质量,希望通过面馆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横泾,了解到这里独特的文化!”

责编:李嘉伟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