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智库观察 > 正文
在全媒体视域下探索高校文化育人新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这为高校文化育人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全媒体,即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和全效媒体,是国家大力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无缝融合的实践产物,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媒体融合发展国家战略实现纵深推进的必经之路。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之魂,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根基与力量之源。文化在滋养品格、涵育思想、铸魂育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文化育人是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浸润式教育来育人和教化人。新时代新形势,高校在从“知识育人”到“文化育人”的发展与创新过程中,对文化育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明确价值导向和把握文化育人时代内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全媒体“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的“四全”特征及其迅猛的发展态势,使全媒体传播驶入了快车道。全媒体环境下,高校文化育人面临着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新的变化。一方面,全媒体的“四全”特征突破了高校教学、实践教育、课堂讲授等方面的时空局限、物理连接、主体地位和功能定位,给高校文化育人带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全媒体环境下,高校文化育人环境复杂多变,各类育人资源整合难度大、各部门协调推进难度大,“全媒体+”系统构建困难,技术要求全面提高,全媒体人才瓶颈日益凸显,给高校文化育人带来了新的挑战。

基于全媒体环境给高校文化育人带来的全新境遇,高校文化育人在理念、内容、方法、队伍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虽然高校文化育人理念持续加强,特别是文化育人作为“三全育人”十大育人体系中的关键一部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文化育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与新时代全媒体理念还需进一步融合,理念与实践还存有差距。二是高校文化育人内容建设单一,传统育人资源、校史育人资源丰富却未在全媒体环境下充分焕发出新的活力,高校文化育人内容输出还受多方面影响。三是高校文化育人方法正在更新升级,但由于全媒体发展迅速,新兴技术运用不够及时,产出作品仍显不够“新潮”,不能有效吸引青年学生。四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逐渐壮大,但对文化育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高低不一,形成的育人合力有限,队伍质量有待提高,适应媒体发展还不够全面。

从育人理念来看,高校文化育人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树立全媒体思维,正确看待全媒体对高校文化育人的影响。

从育人内容来看,要用全媒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助新技术传播高校青年学生昂扬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文化。注重挖掘高校地理环境、学校历史、校园文化活动、学校规章制度、先进典型人物等内在资源,通过创建紧扣时代特征的高校文化品牌,推动高校文化内容满足供需要求。

从育人载体来看,高校文化育人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校园生活中,开展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广大师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精神文化的熏陶;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从青年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学校新闻、校园生活等角度切入,把握契机、鼓励原创,打造优秀的网络文化内容。

从队伍建设来看,高校文化育人要突破壁垒,凝聚“全员育人”合力,加强教育主体,特别是一线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的媒介素养教育。加强校内各部门协同配合,提升校园文化建构能力,健全育人机制,为高校文化育人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机制保障和运行保障。

尚进(作者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本文为内蒙古工业大学2022年度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课题“全媒体视域下高校‘三全育人’实施路径研究”〈批准号:DSWT202207〉的研究成果)

 

责编:封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